行业对猪价的看法:中期或下跌
发布于 2022-05-18 16:35
由于官方此前数据,2021年6月末,国内母猪存栏达到4564万头阶段性的高点,随着去年下半年猪价走低,市场产能去化逐步加快,母猪存栏不断下滑,这也预示着2022年4月份以后,国内生猪供给格局逐步变化,叠加,养殖端看涨情绪反扑,市场缩量出栏凸显,猪价“高歌猛进”,5月18日行情冲高15.88元/公斤,涨幅高达近26%。
此轮猪价上涨,市场投机情绪跌增,由于国内主流生猪期货大幅上涨,市场对于9~11月份生猪价格持续看涨,二次育肥补栏仔猪现象增多,仔猪行情也水涨船高,目前,部分地区断奶仔猪行情涨至600元左右,相比年初大猪了近240元/头,涨幅高达87%左右。
不过,随着生猪价格的冲高,市场心态逐步变化,养殖端待价而沽的情绪转浓,目前,国内主流生猪交易均重已经反弹至121公斤左右,生猪出栏体重增加,也意味着市场有较强控量压栏的情绪。
如今,养殖端掌握猪价的话语权,虽然,国内消费市场仍显疲态,部分批发市场白条猪走货不顺,屠企有压价的情绪,但是,由于养殖端出栏偏少,规模猪企主动控量增多,屠宰场采购偏难,尤其是,北方部分低价猪源供给偏弱,屠企虽有压价之心,但却难以掣肘猪价上涨。
由于市场情绪化看涨,国内生猪价格不断攀升,进入4月份以来涨幅近26%,养殖户利润回升,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的两个变化。
一方面,随着按照母猪存栏变化,4月份以后,国内生猪供给格局逐步变化,但是,由于母猪存栏去化偏慢,而如今仍横盘高位,4月份受仔猪行情上扬,部分机构预测,母猪存栏环比或将上涨1.8%,因此,生猪供给宽松的基本面难以改善,而随着市场看涨情绪凸显,养殖端散户猪场压栏较浓,生猪出栏均重不断增加,但是,随着气温升高,猪场疫病风险陡增,市场或有集中出栏的风险,部分机构预测,端午后,受高温高湿影响,增加了猪价下行的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入夏后,气温逐步升高,猪场疫病风险陡增,而消费市场缺乏明显的支撑,国内口罩问题仍有反复,区域人员流动仍有限制,餐饮以及旅游消费受限,而随着生猪价格的走高,猪肉价格不断上扬,消费抵触情绪转浓,生鲜白条走货不佳,屠企压价情绪较强,猪价下行风险加剧。
因此,虽然短期内猪价有上涨的预期,但是由于市场供需不断变化,生猪有出栏压力,消费仍难以明显提振,进入6月份后,猪价或有冲高回落的风险。随着生猪供给逐步减量,进入三季度后,猪价将继续上扬,行情也将涨入育肥成本线,养殖盈利逐步恢复。
下面在说说中国船舶(600150)未来半年的看点:
1、上海疫情过后,BDI指数将会再次震荡上行,不排除创出去年以来的新高,也就是5500点以上。在上海疫情期间,BDI指数表现非常强势。要知道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宝钢等企业的原材料需求在全国也是排名靠前的。为啥BDI在上海疫情期间还能这么强?主要原因还是大毛和二毛打战,原材料和粮食等大宗商品运输距离变长导致,另外三大矿山集中发货也是重要原因。
2、原油库存处于历史低点,原油运价还将继续飙升。油轮运输行业不敢说已经反转,起码已经在复苏的路上了。油轮和干散货行业运价的大幅上行,将会刺激造船订单的继续放量。一般来说,运价大幅上涨一定时间之后,造船订单就会放量。运价上涨之后,船东手上有钱,资产负债表修复,乐观情绪支配下换船的动力会比较足。不要跟我讲上一轮(05年-08年)大家都被坑怕了之类的话,去年的集运订单放量就摆在面前。从目前订单与船队规模的比例来看,干散货和油轮的订单量仍处于历史低位,集装箱订单已经处于历史中高位附近。而且,油轮的老船比例要大于干散货和集装箱。对于干散货订单和油轮订单的放量时间点,个人判断应该在今年下半年。
3、2023年1月1日IMO即将执行的EXII和CII新规,将会是航运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策法规之一。按照新的环保新规,老旧船淘汰速度将会大幅加快。具体的数据,我在《潜龙在渊——中国船舶》的文章里面说的很清楚了。
4、目前船坞已经被集装箱订单塞满,很多船厂2025年甚至2026年都没有船坞了。如果订单再次来临,将会发生什么?船厂很可能只做高价订单,如果订单要强行加塞加急,就会大幅加价。造船价格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次大幅上行。造船行业的量价齐升,将会刺激船舶股价。
5、最后说一下汇率和钢材价格的问题。我其实不太关心汇率和钢材价格,这些都不是影响造船行业利润变化的主要变量。即使人民币贬值10%,对应船舶的利润变化也就10个亿左右。钢材价格只占到造船成本的20%-30%(不同船型不一样)。如果订单继续放量,钢材价格的上涨是可以部分转嫁到船价上的。
目前这个位置的中国船舶处于底部区间,这点是肯定的。但现在是不是股价从左侧向右侧过渡的时候,还需继续观察。造船业作为航运的后周期行业,特点是周期非常长,因此必须以长线投资的思维来看待,可以逢低慢慢加仓,切不可一下子过于重仓,且做好一两年都仍然在底部徘徊的准备。当然可以预见的是,新一轮的造船周期越来越近了,且叠加多种利好的影响,会给坚定的、耐心的投资者丰厚的回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