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从助教到教授,需要多长时间?

发布于 2022-05-18 22:42

在高校,没有哪位老师会不在意职称。

在高校里职称一般设置为: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他们对应的职称名称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不同的职称会直接关系到教师们的薪资福利、职业声望、科研经费等。也是衡量大学教师才学、知识、贡献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部分高校的青年教师晋升不用再“熬年头”、“熬资历”,只因有了不少的利好政策!

职称晋升,需要十年磨剑


大学老师队伍里,最普遍的就是讲师(中级职称)晋升到最高的教授(正高),要多少时间呢?下面用两份调查报告来说明:

1.《大学教师晋升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4大学教师调查”》一文中对1959位教授(正高)问卷调查统计发现,需要至少10年以上,并且就职院校、所处学科、有无博士学位、有无博士后经历等因素都会对晋升所用的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2.《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一文中,对136位华东地区四所研究型高校教师调查后发现,讲师职称的平均年龄是29.8岁,晋升至副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34.2岁,晋升至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40.8岁。从讲师到正教授一共需要12.5年。


大学教师的单位类型、所处学科因素与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所需时间表

从上面这份大学教师的单位类型、所处学科因素与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所需时间表来看:不管是单位不同还是研究方向不同又或者是学历差别,大学教师从中级职称(讲师)晋升至正高级职称(教授)都平均需要用上十余年的时间。


到高级职称有可能需要几十年,也有可能只需要几年



职称金字塔是职称越高,人就越少。大多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不仅仅是十余年,甚至有二十年、三十年,有些直至退休了还是副教授。而有些特例用几年就能完成。何老师就见过一位讲师只用了4年就成为了副教授!当时评教授的时候才三十一岁。当然,这跟年轻人的“时代红利”有关,博士刚毕业,30岁出头,就直聘教授、副教授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有资格参评”和“评得上”是两回事


2021年1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圈定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基本标准。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每个高校的参评标准虽然都有差异,但高级职称都对教学质量、论文水平、课题研究等都有严格要求,并且职称越往上,对老师们的要求只会越高越严格。这还是参评的难点,更难的是越往后,符合参评条件的老师就会越多,但是职称的名额一直以来,都是僧多粥少,一个萝卜一个坑。因此能否评上高级职称,不在于你有多强,而取决于名额多少以及对手有多强。




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那么,问题来了!

难道真的除了“熬年头”、“熬资历”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还真的有!

说到职称晋升就离不开人才评价,沿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历程进行梳理,我国的学术、科研人才评价体系基本是每10年上一个新台阶。

从改革开放前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和同行参与评价,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用同行评审;再到上世纪90年代论文成为国际通行学术货币;再到2000年,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成为重要的评价标准;2010年出现ESI评价指标,高被引论文、高被引作者成为新时代高水平科研的代表。如今又过了十年,旧的评价体系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人们期待能够出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评价指标。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发展,很多高校在引才、留才和用才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比如:“破五唯”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高校大力推行的“代表作”制度。这也是近几年我们可以时常看到“80”后、“90”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和副教授的原因之一。在近几年里,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不少高校实施职称评审新办法,一些大学教师们凭借着代表性成果或是优异的教学成绩从讲师直接被破格选拔为教授。

再来看看以下这些学校采取的措施:


中山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安康学院


看到这里,可能有学者就会反问,“这些都是留给有学术科研实力的人”,而大部分学者还都是老老实实的“熬资历”和“熬年头”。但“熬年头”、“熬资历”就真的有用吗?当后起之秀迎头赶上,数十篇、数百篇学术科研成果摆在众人面前时,谁该晋升谁不该晋升一目了然。 




⚪本文来源:学术桥综合自PaperRSS及各高校网站。
⚪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