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男子给幼儿园小孩发糖,孩子竟全部排队跟着走!背后的安全隐患你家可能也有

发布于 2022-05-19 08:12










你相信孩子会被陌生人用一块糖骗走吗?


日前,杭州市一家幼儿园对小三班的孩子们做了一次“防拐”的特别测试,可是测试的结果却令人震惊不已:



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教室里突然出现了一名穿着黑色衣服的男子,他手中拿着糖,走向一个小男孩后问:“叔叔有糖,你想不想吃呀!”


男孩点头,男子便将手中的糖给了男孩,随后对男孩说:“你还想不想吃,叔叔这里还有!”



一句话引起了旁边小朋友的注意,于是他们全部围了过来,男子对他们说:“有没有其他的小朋友也要吃糖,跟着叔叔一起去楼下玩吧!糖还有呢?


瞬间,小朋友们排着队,跟着男子下楼去拿糖。


看到孩子们排队下楼,老师站出来后对孩子们说:“你们都认识这个叔叔吗?”


听到老师的话,有的孩子突然意识到不对,有的孩子很迷茫地说不认识,有的孩子很慌张地来到老师身边,而有的孩子则吃着糖说认识。


这个实验的结果令所有家长震惊不已:“我们天天告诉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怎么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现在这些不愁吃喝的孩子们,怎么还会因为一颗糖果被诱骗呢?





如果说实验还算是一个“偶然”,那下面这个新闻就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一名小女孩,在60秒的时间内被人贩子拐走了。



原来小女孩和几个同伴在路边玩,突然一名中年妇女走过来,她看到小女孩后拿出准备好的玩具,给女孩看,随后对女孩说:“前面还有。”



女孩便跟着妇女向前走,最终两人一起坐上了一辆摩的。



万幸摩的司机感觉到不对,在她们下车后立即报警,才将女孩找到,免除了一起悲剧。



利用孩子的天性和喜好,是人贩子特别热衷使用的套路,而大部分的孩子,都难逃人贩子精心布局的诱惑陷阱。


之前,沈阳一家幼儿园也做过类似的“防拐实验”。


幼儿园老师假装有事要离开,并对孩子们说:“谁也不能走要等老师回来。”


后来进来一名陌生人,他拿着棒棒糖,对孩子们说:“跟着叔叔走有棒棒糖。”


随后,所有孩子都跟着陌生男子出来,甚至怕自己走得慢糖就被别的小朋友吃光了。



男子对小朋友们说:“幼儿园门口的一辆面包车里面有更多的棒棒糖。”刚说完,孩子们就快速地跑去面包车前。




一个小小的玩具、一枚不值钱的糖果……为何我们的孩子如此好骗呢?


有句话说:吃过百味的孩子,不会惦记眼前的一颗糖。


其实,除了平时的安全教育还远远不够之外,还有些孩子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一定要重视。





很多时候,我们拒绝给孩子买玩具,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不给孩子吃零食、糖果,因为对孩子的健康无益。


所以,面对孩子的眼馋,我们总是拒绝,可这样的拒绝只会让孩子更想要,也埋下了孩子容易被骗的种子。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禁果效应”,说的就是越是不让做的事情,越好奇,越要去做。


所以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在零食和玩具上,太过于控制,只会让孩子内心有匮乏感,从而更加想要得到。


一旦有陌生人来骗,就很容易得手。


很多时候,并不是这类的孩子好骗,而是一开始我们的方式错了,导致孩子产生了匮乏感,而容易上当。



可孩子年幼,正处于新鲜感旺盛、看到什么喜欢的东西都想要、吃到任何好吃的零食都难以克制的时候,难道我们应该无条件满足吗?


当然不是!


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欲望,会助长让孩子对物品的“价值感”认知匮乏,让孩子养成浪费、不懂得珍惜的习惯。


另外,也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请求”时,也一定不要哄骗孩子。


不要用“下次再买好不好”、“下次妈妈就让你吃”来糊弄孩子,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在这样的反复中,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不能满足、不能“糊弄”、不能拒绝,那么,当孩子提出“请求”时,该怎样处理,才会不让孩子有“匮乏感”?


那就是正确对待。


“放权”,约定购买次数或价格


孩子总是喜欢新玩具,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买玩具的次数,比如“每周只能周六买玩具”,或者“每个月有200块钱是用来买玩具的”,不同的孩子会在这种情况下作出不同的判断,等孩子自己作出决策后,我们只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他想要的东西都会得到,只不过是需要按照正确的频率。



零食可以吃,但要学会“正确”吃


少有孩子能抵抗得了零食的诱惑,这也是为什么人贩子用糖果引诱总是“百试不爽”。


可糖、油这些零食中的常见物质,对孩子健康的伤害,相信家长们都一清二楚。


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堵不如疏”。对于爱吃零食的孩子来说,一味制止显然就会让孩子更加被零食所引诱,所以是健康地吃和吃的健康。


孩子爱吃薯片、辣条,就用土豆和腐竹自制一些薯片、辣条给孩子解馋。


对于一些无法自制的食物,也可以像对待玩具那样,限制孩子吃的次数和购买的金额,帮助孩子合理搭配,多加运动。



最后,希望每一对父母,在孩子想要一样东西时,能够合理控制,既不一味满足,也不一味“限制”,让孩子从小不产生严重的匮乏心理,也懂得珍惜和感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