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波斯卡:阅读是人类迄今发明的最光荣的消遣
发布于 2022-05-19 09:47
睿智深隽的散文家、风趣幽默的评论家、友善温和的导师。
辛波斯卡:是人类
迄今发明的最光荣的消遣
来源|译林出版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斯卡
专栏文章首度结集
从欧洲到中国,我们都爱辛波斯卡:她令基耶斯洛夫斯基“一见钟情”,深受王安忆、野夫、李健等人推崇,激发幾米创作灵感,令陈绮真着迷……
这些短文,与她最好的诗歌不相上下,深入并扩充辛波斯卡的精妙意趣,让我们了解到她的趣味与脉络。
她曾经坦言:
“我只是一个读者并且希望做一个读者,一个业余爱好者,一个拥戴者,不受无休止的评估的重压。”
诺贝尔文学奖给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
辛波斯卡的另一面
辛波斯卡是波兰国民诗人,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五岁开始创作儿童诗。
她擅长以幽默、睿智、机敏的语言描写严肃的主题,如战争、死亡,从日常生活中捡拾诗意,汲取喜悦,以小见大,举重若轻,以诗歌回答生活。
诗人辛波斯卡以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著称,被公认为当代最迷人的诗人之一,享有“诗界莫扎特”之美誉。
Wisława Szymborska, Lublin, 1974,
photo Marek Szymański ,Forum
在九十六篇短文中,辛波斯卡谈及时装、烹饪、家居、歌剧、文学、历史、音乐等,以小见大,充满生活趣味。
有时候书本身是她的主题,有时候只是一块踏板,供她作各种不着边际的联想。
但这些文章,依然充满了真知灼见,行文幽默、风格精巧、文辞机敏。
她善于用敏锐的触角去感受生活,从日常中捡拾诗意,汲取喜悦,举重若轻,以诗歌回答生活。
辛波斯卡写给读者的寄语
我写《非必要》的想法,来自你在很多文学刊物里见到的《新出版书目》栏。
不难看出,书目中只有极小的百分比后来被摆到书评家的桌面上。纯文学和最近的政治评论总是获得优先对待。回忆录和重印的经典也有若干机会受青睐。
不过,专著、选集和词典的概率低得多,科普和入门书则几乎肯定会湮没无闻。但在书店,情况却大不一样。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被热烈评论的书都在书架上积了几个月灰尘,然后被送去捣成纸浆,而其他很多不被欣赏、不被讨论、不被推荐的书,则全数当场售罄。
我感到需要给它们一点注意。
最初我以为我会写真正的书评,也即每次我都会描述手头的书的性质,把它置于一个较大的脉络,然后使读者知道它比某些书好,比另一些书差。
但我很快就发现,我写不了书评,甚至也不想写;发现我基本上只是一个读者并且希望做一个读者,一个业余爱好者,一个拥戴者,不受无休止的评估的重压。
任何人如果把这些小文章称为速写,那将是正确的。任何人如果坚持把它们称为“书评”,那会引起我的不快。
再说点心里话:我是个老派的人,觉得读书是人类迄今发明的最光荣的消遣。
游戏人跳舞、唱歌、产生有意义的动作、摆姿势、打扮、狂欢、举行精致的仪式。我不想贬低这些消遣的意义——没有它们,人类生命将会在难以想象的单调中度过,甚至有可能在散乱和失败中度过。但这些都是群体活动,上空多多少少飘浮着一股集体体操的气味。
一书在手的游戏人是自由的。至少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是自由的。他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这些游戏规则只服从他自己的好奇心。他可以读聪明书,并从中得益,也可以读愚蠢书,并学到点什么。如果他愿意,他可以读一半就放下,拿起另一本书,从结尾逐渐读到开头。他可以在并不可笑的地方大笑,或突然在将使他终生难忘的文句面前停下。
最后,他可以自由地——没有其他业余爱好能提供这个保证——偷听蒙田的争辩或匆匆涉猎中生代地层。
中文世界初次引进
诗人黄灿然先生担纲本书翻译,他将辛波斯卡的风格置于首位,同时又特别注重汉语对应和转换,译笔精湛、语言凝练、风格精巧。
特邀著名设计师孙晓曦担纲设计。作品曾获东京TDC提名奖、GDC17提名奖/GDC15评审奖等。他以简洁雅致的装帧,完美呈现辛波斯卡风格的睿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