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提前收割小麦卖青贮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2-05-19 11:10
農
最近有个新闻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就是网上有些视频拍摄农民正在用大型收割机把还没有成熟的麦子收割下来当做饲料高价卖掉。
这个话题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
我父亲是乡村教师。但我周围的人都是农民,我们家也种地。种地有多辛苦就不用说了,关键是每年不管收多少粮食,根本卖不了什么钱。很多农民只能靠外出打工来赚钱。
外出打工,就变成了农民工,厂工等身份。但不管是什么身份,无论他做什么工作,他既不是城市人,也没有社会保险;他的孩子也不能在城市接受教育,还要受城里人歧视。
那个时候我就想,或许是因为农民既没有文化又没有本事,只能靠种地来维持生活。农民只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如果有能力,谁不愿意去城市当工薪阶层。
但是后来我从我父亲口中得知,他们那一代人,既没有高考,也没有进入城市的权利。因为只要户口本上是农村户口,就进不了城。后来虽然能进城了,但是只能是打工。在城市里的人都有养老金和保险,还有旱涝保收的工资。
所以我发现不是因为我父亲不聪明才只能被迫留在乡村,而是因为他出生在了农村,就得一辈子待在农村。不是他没本事,是他哪里也去不了,他的命运因为出生地的不同就决定了他将来是个什么身份。
很多人都说农民种地不用交税。那是他们不知道,在以前,至少95年之前,农村人都要交公粮。而且,这个公粮每年只有多收,没有少收,而且一斤不能少,不管是不是有收成。而这些公粮是按照什么标准征收的,什么流程运输到哪里去的,农民根本就不知道。(有的人说公粮80年代就不收了,但是,很多农村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农民就是地方政府盘剥的对象)
我奶奶他们那一辈,几乎交了一辈子的公粮,但是他们没有养老金,只能靠子女养着。
我一直觉得,因为农村人笨,所以才只能一辈子当农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大学到城里去,再也不回农村。
但我不知道的是,我父亲小时候,根本就没有书可读。虽然村里有学校,但是老师不会教,除了昂贵的教材,没有任何课外读物。信息闭塞,所有的信息都是自上而下地由政府人员传达。所有有利可图的政策,真正到达农民这里,就已经没有了任何机会。而且,我父亲高中毕业后,没有大学可读,他只能去村里教书或者当农民。
直到后来,我了解到的真相是这样的:
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西方经济封锁、朝鲜战争、台湾问题等,当时的中国没有钱去发展工业化,只能让农民做出牺牲。为什么是农民呢,因为当时全国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农民。土地也是国家资源,这些国家资源分配给了农民,那就得让农民把种出来的粮食上交国家,国家再把农民上交的粮食统一分配,不管是换成钱也好,还是免费提供给城市职工食堂也好,还是作为价格低廉的原材料提供给工厂也好。总之,都是为了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
那个时候,农民有地,工人有工作。地可以一直种,工人可以一直在工厂干到退休。而且,那个时候,工业显然是对国家最重要的领域,因为不实现工业化,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强国的。虽然人离不开粮食,但是种粮食毕竟有地有人就行,但是工人得有技术。技术是那个时候的稀缺资源,所以工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就是比农民高。工人和农民彻底成了两个被隔离的阶层。户籍制度也强制性地让大部分农民留在农村种地而进不了城。毕竟如果都跑到城里来,一个是没那么多就业机会,而且城市也不好管理,也没有那么多地方工人居住。再就是种地的人少了,不种地的人怎么吃饭。
所以那个时候考试就像古代的科举制一样,一些农村人通过考大学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阶层。但是那个时候如果父母是城市的,孩子自然也是城市的。而且城市教育资源优质,这让城里孩子天然就比农村孩子有学习上的优势,因此也就更容易获取工人身份。那个时候甚至有些地方的职位还可以子承父业,都不用经过任何考核流程。
所以现在也就有了体制内的工人终身享受国家财政待遇,体制外的农民靠种地给自己养老。
但是,如果靠种地能活下去那也还好。但是,农民种的那点粮食,往往卖不了多少钱。这倒并不是因为粮食价格太低而导致的农民收入低,而是因为工业产品价格高,导致农民的卖粮的收入买不了多少东西。因为要支持工业化,就得提高工业品价格,让工厂和企业多赚钱,他们才有动力扩大生产,然后一步步增加工人的就业岗位,或者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力。实际上,这就把财富都留在了城市里,导致农村人越种地越穷。
这就是工农业剪刀差的原理。
再就是因为,外国粮食的成本比中国农民种的粮食成本还低。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了,那就有人直接去买进口粮食了,农民的粮食更卖不出去了。
所以,当农民就是这么悲催。但是没办法,我们国家就是起步晚,工业化比西方国家晚了几百年,不这么搞,根本没法快速发展。
到了9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厂子在中国开起来了,需要廉价工人。注意,这里的工人跟那种国有企业的工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里指的是打工人。于是中国放开了户籍管制,农民终于可以进城了,不用再种地了。
为什么农民变成打工人后待遇还是很差呢?因为打工人的工资太高,厂长就没利润了。厂长赚得不够多,他就不开更多的厂子招更多的工人了。所以只能先牺牲一下打工人的利益了。
这也没办法,因为我们承接的是国外的低端产业链,厂子都是外国人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本来给我们的利润也没多高。
但即使那个时候打工人待遇那么差,仍然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可见我们当时的劳动力是有多充沛。
可能也是因为劳动力太充足了,所以老板也懒得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了,多招一些廉价的工人996就能赚钱,谁还愿意花时间研究高端技术。
这么多人进了城,于是又产生了另一个庞大的需求:买房。
毕竟农村是回不去了,要赚钱只能在城里打工,那就得在城里买房。这时候,很多城市就把房子跟孩子教育,城市户口等绑定在一起,这就让打工人不得不在城里买房了,租房住都不行了。
于是,农民的第三代人又开始交进城税了,也就是为高溢价的房价买单。这笔税,有的人都交到了30年后。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一直都住在城市里的人,他们的房子不仅因为房价上涨实现暴富了,还因为城市建设被分了好几套房。这当中也存在资源自上而下的分配问题。
而政府靠卖地收上来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基建,医疗等民生领域。所以,咱们国家现在高铁高速大桥机场医院都修起来了。但这个自上而下的资源分配过程中,难免会有中饱私囊,贪污腐败的问题,也会有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出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必然的。
那么,按理来说,农民勤勤恳恳地种地,而他们的后代勤勤恳恳地打工,理应也得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啊,为什么还搞什么双轨制,大家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凭什么有的人干得比我少,拿的比我多;而有的人可以全方位享受劳动法的保护,工作到老,退休金比别人高,打工人却只能996,还没有社保。
这就是大家现在面对的问题了,也就是公平的问题。毕竟我们靠三代农村人的牺牲,换来了如今的GDP全球第二的成果。但是,当初那些牺牲的人,还在牺牲,他们的后代,还在工厂里996,背井离乡,把全部积蓄都搭进了一套房子。
要怎么解决,还不知道呢。而且由于这个进城税收得太狠,好多人都不打算生孩子了。这下好了,这么庞大的人口集体走向老龄化,没有年轻人接盘当红利,拿什么来给现在工作的人(主要还是体制内人员和企业白领)养老。
到那时候,可能还会有另一种新的税制出来,等着这批打工人的下一代吧。
我觉得,既然都说了是牺牲,那牺牲取得的成果为什么不分给那些做出牺牲的人。为什么不让大家一起承担牺牲的后果。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好的,那说回收割未成熟的小麦当做青贮饲料高价卖出这件事,我觉得,农民又不是冤大头,他们想多卖点钱无可厚非。要真想让农民种粮就,就想点让农民得到实惠的方法,要不想让他们种粮,那为什么还要管人家什么时候收麦子。毕竟农民交了一辈子公粮和农业税,退休金只有150块。农民谈钱,你跟他谈大局,农民跟你谈大局,你又把他们抛弃了。
都是给集体做了贡献的人,让人家吃草你吃肉,凭什么。
写得有点仓促,可能有论据不够充分的地方,欢迎补充和指正。
来源:大龄少女的一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