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建设
发布于 2022-05-19 20:47
一、区域经济模拟题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19.(10分)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4以上的产业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9个省区,除山西、云南、四川在抗日战争时期产业得到小幅发展外,其他六省基本没有近代产业。
1953—1990年中国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时间 | 投资总额/亿元 | 占全国的比重% |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备注 | |||
“一五”时期 (1953—1957) | 612 | 41.8 | 26.6 | 21.2 | 其余部分为不分地区的投资所占份额 | |
“二五”时期 (1958—1962) | 1307 | 30.7 | 30.6 | 26.8 | ||
“三五”时期 (1966—1970) | 1209 | 24.9 | 28.2 | 38.5 | ||
“七五”时期 (1986—1990) | 16184 | 56.5 | 28.8 | 14.7 | 投资总额含外资和民间投资 |
材料二
2000年中共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产生效益,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柏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2000—2013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投资年平均增长比东部地区快4.6个百分点。2012—201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高出全国增速1.8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加强区域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积极构建东西南北纵横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均衡与发展为视角,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经济的发展。(10分)
二、涉及知识点
(一)【知识拓展】全面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战略
(1)特点: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借鉴苏联,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工业主要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布局。
(2)原因:中国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薄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遏制与封锁;工业强国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
(3)影响: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顺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4)启示:立足国情是制定政策的根本依据;学习他国但不能照抄照搬。
(二)三线建设(二五、三五计划)
三、七五计划(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