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版:“滨州味道”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劲引擎

发布于 2022-05-19 22:11

点方,我们

一车车稻草、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经过粉碎、筛分、施胶、热压、砂光等工序,变成一块块光洁平整的生态板材不断下线……5月13日,在山东省重大项目和优选项目——万华禾香板业(阳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流水线顺畅运行,这些板材将销往世界各地。

  据了解,万华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零甲醛秸秆板材供应商,凭借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完全不含甲醛的MDI生态胶黏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秸秆板制造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滨州待得越久,就越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独特的味道,这些味道来自于发展、来自于产业、来自于科创、来自于开放、来自于品牌。”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将全市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概括为“滨州味道”。他说,自2020年以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滨州味道”越来越浓郁:去年,全市规上工业营收、利润分列全省第3位、第1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列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列全省第4位。
  其中,科创赋能正是滨州最“浓郁”的发展味道:总投资近40亿元的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从决策到建成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研发、科技服务机构签约率达100%;魏桥创业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了魏桥国科研究院和渤海科技大学,合作的“中科系”院所就有13家,超高精细光刻胶、激光选通成像等重大攻关项目都实现了转化落地;2021年,滨州市科技创新五项省级指标综合得分蝉联全省第一,其中技术交易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及提高幅度和技术合同成交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及提高幅度、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及提高幅度均列全省第一。
  浓郁的产业味道,折射着滨州雄厚的经济基础。滨州市发改委主任梁中华介绍:“2021年,我们实施了重点工业技改项目396个,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列全省第1位。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65.2%,邹平轻量化铝新材料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2%、42.8%,‘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0.8%,占全部投资的59.5%,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9000亿元。”强产业,孕育出一批强企业。在最近公布的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滨州有9家企业上榜,资产总额在全省最多,达到4423亿元,其中,魏桥创业集团营收总额持续稳居第一位。滨州市已打造形成“5+5”万亿级“十强”产业集群。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生产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果糖和金属板材生产规模、粮食和肉牛加工量、绳网和厨具市场份额均居全国第一。
  5月11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五批深圳客人,五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的高精尖项目正式签约,为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供强劲助力。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马俊昀介绍,2020年,当地与深圳专业招商团队携手,进行产业链招商,以滨芯电子科技、正衡电子科技为代表的23个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自此扎根开发区。一条初具规模的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构建完成,涵盖手机整机制造、医疗电子产品、智能穿戴、智能蓝牙音箱、锂离子电池等产品门类。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一条产业链从无到有、从短到长,这既得益于滨州市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理念,也得益于当地一系列持续营造便捷、高效一流营商环境的系统性举措。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滨周到”一流政务品牌,全省唯一、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正成为滨州市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金字招牌”。出台全国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地方性法规,在全省率先攻克电子材料合法化、电子印章等4项关键技术,“一网通办”走在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间,全市平均每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23万户,创新创业的活力更足更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开放的“味道”正给滨州带来更多发展机遇。4月29日,2022年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春季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共有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87.51亿元,这10个签约项目中,有7个为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重大项目正成为撬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总开关”,牵动全局工作的“牛鼻子”。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开放包容、服务品牌赢得市场客商云集,“滨州味道”正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滨州经受住了严峻疫情考验,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8.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8亿元,增幅连续3个月保持全省前4位。



滨州营商效

能监督平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