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戳卡位置怎么选?分享 8 个有诚意的思路

发布于 2022-05-19 22:12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每一位普外科萌新入门及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新手的信心缺失。


其中卡的建立尤为重要,既需要做到探查全面,避免漏诊,又需要应对其他病变可能,方便操作,同时还要考虑隐匿美观,经济实惠,尽量减少卡使用数目。


因此,本菜鸟根据个人最近的成长经历,分享一下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几种卡位置选择的思路。


先简单介绍一下本菜鸟常用的几种卡方式:

左、中、右依次为图 1~3(查看大图)


图 1:脐上缘 10 或 12 mm 观察孔 A,B(12 mm)、C(5 mm)两孔置于下腹壁阴毛两侧角处位置,B 孔可略高于 C 孔,但尽量置于髂前上棘连线水平以下,隐匿美观,又有人称之为比基尼法


图 2:脐上缘 12 mm 观察孔 A,以阑尾为圆心,A 孔与阑尾距离为半径画弧,距 A 孔一拳距离(约 8~10 cm)建立 10 mm B 孔,距 B 孔一拳位置建立 5 mm C 孔(约下腹壁阴毛左侧角处位置),后可根据操作需要,可将 B 孔作为观察孔,A 孔转为操作孔,便于游离盲肠后位阑尾。


图 3:脐上缘 10 或 12 mm 观察孔,脐水平右侧腋前线位置建立 12 mm B 孔,下腹壁阴毛左侧角处位置建立 5 mm C 孔,B 孔可沿结肠旁沟留置盆腔引流,兼顾阑尾周围引流。



思路一


 

病史采集跟查体不可忽略,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通过问诊查体即能大致判断阑尾炎严重程度,如是否首次发病,本次起病时间如超过三天,手术必然不会很轻松。


若查体触及右下腹包块,压痛、反跳痛明显,说明阑尾至少已经化脓,甚至形成周围脓肿;如果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以及休克表现,基本可以确定为坏疽穿孔。


阑尾炎压痛点(图源:《外科学 第 8 版》)



思路二


 

术前客观检查很关键,如彩超、CT 等,本人更倾向于腹部 CT,便于术前大致判断阑尾位置及周围炎症程度,并能鉴别妇科等其他疾病,对术中考虑是否开腹及相关科室台上会诊有一定指导意义。


同时不能完全依赖检查化验,辅助检查更多的意义在于印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不能随检查而逐流,如果出现检查结果与症状不符,一定要提高警惕,说不定这次的阑尾手术就是一个「英雄冢」。



思路三


 

脐周建立腹腔镜观察孔(A 孔)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阑尾手术的需要,同时兼顾隐匿美观,原则上观察孔距离操作部位越远,「大局观」越广泛,通常 > 10 cm,对于身材娇小及脐部偏下的患者,脐下与阑尾距离较近,可能影响视野及操作。


由于观察孔与阑尾之间无其他实体器官遮挡,即使患者体型过大,脐下与阑尾距离较远,也不必担心产生「山坡效应」(山坡效应指手术操作部位与镜头之间有组织凸起,影响了背侧面的显露,如胃癌根治术时凸起的胰腺会影响 No. 7、8、9 淋巴结的显露),因此个人倾向于脐上缘建立弧形观察孔。


如果既往腹部手术史,担心脐部周围粘连,可先选取其他操作孔建立气腹作为观察孔,明确粘连情况并松解后,再建立脐上为观察孔。




思路四



探查!探查!探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观察孔建立后,不要急于建立操作孔,先探查整个腹盆腔,大致了解腹腔感染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阑尾位置(判断是否需切开侧腹膜或盲肠下腹膜)、腹腔粘连情况(判断是否影响其他卡的建立),以及其他病变(判断是否需要援助以及有无开腹必要)


此时可以通过变换体位为头低脚高,左低右高,充分暴露回盲部进行充分探查。



思路五


 

观察孔建立后,尤其是在发现回盲部周围炎症包裹严重,无法明确阑尾位置的情况下,操作孔的建立将影响整个手术过程的顺利程度。


个人分析常用的三种卡分布位置后,发现它们均在耻骨联合左区域有一枚操作孔,所以本菜鸟观察孔建立以后,先在此共同区域建立 5 mm 操作孔进行进一步探查,这样最后一枚操作孔仍有三种选择(若探查后选择图一方式,可将共同区域操作孔延至 10 或 12 mm)。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术前需留置导尿,卡位置略靠中线左侧,避免损伤膀胱,且方便后续图一 C 孔建立;与观察孔间隔两拳,便于后续图二 B 孔建立,避免两孔距离较近发生「筷子效应」。


图 4



思路六


 

两枚卡建立完成,充分探查后,第三枚卡位置的选择可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分析:


- 01 -

 

单纯性及慢性阑尾炎,无积液及脓苔,术后无需引流的情况下,可选择图 1(见前文)方式,B、C 两孔可置于两髂前上棘连线以下,下腹壁阴毛两侧角处位置,术后切口隐匿美观。



- 0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除回盲部外,腹盆腔其他位置无脓苔积液,术后仅需阑尾局部引流,可选择图 1(见前文)方式。


术后可从 C 孔自下而上放置引流管于阑尾残端位置,但通过此孔作盆腔引流时,有可能由于骨盆卡压造成引流管弯折,引流不畅。


- 03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伴有周围严重感染,腹盆腔积脓,术后需盆腔引流,且阑尾位于腹腔内,无需游离盲肠,可选择图 3(见前文)方式,通过 B 孔向下延右侧结肠旁沟放置引流于盆腔,可兼顾阑尾残端引流;向上可放置引流于肝下。



- 04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伴有周围严重感染,腹盆腔积脓,术后需盆腔引流,且阑尾位于盲肠后位,或升结肠其他病变,需切开侧腹膜及盲肠下腹膜,或需要缝合包埋阑尾残端时。


此时图 3(见前文)方式游离盲肠困难,缝合角度受限,可选择图 1 或图 2(见前文)方式,但需要根据术中情况增加其他合适的引流孔。



- 05 -


若阑尾周围炎症包裹严重,仅通过观察孔跟一枚操作孔无法剥离松解全面探查,这种严重程度基本需要放置引流。


因此可先选择图 3(见前文)方式建立 B 孔进行探查,术后可通过此孔放置引流,探查充分后,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另加其他位置卡孔进行操作。



思路七


 

术中主操作孔大小的选择,可根据所在医院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病情考虑。


本菜鸟所在医院腹腔镜下闭合器口径无法通过 10 mm 卡,如果术中判断患者阑尾根部较粗,可吸收夹无法夹全,扎线结扎不确切,或者由于其他病变需使用腹腔镜闭合器切除部分盲肠时,则需选择 12 mm 卡。


若无需要则选择 10 mm 卡,勿以善小而不为,尽量做到不浪费 1 mm 的切口。



思路八


 

术中处理阑尾根部出现任何不确切的情况时,同一操作尝试三次未果,及时中转开腹。


如果没有上级医师的后援,不要轻易在术中尝试从未进行甚至仅仅道听途说的新操作,心存侥幸心理。


以上三种卡布局基本不会影响开腹切口的选择,腹正中、右侧经腹直肌、麦氏口都有可选择的空间。

 

总结

每一台手术对外科医生都是一道考试题,这就要求我们术前需要做到精准的判断和充足的准备来应对各种「考点」。


卡的布局能够体现出术者的大局观是否全面,如卡位置是否隐匿,是否方便引流,是否需要游离盲肠,是否便于腹腔镜下缝合包埋以及闭合器的使用,是否影响中转开腹切口及肠造口位置的选择,同时还要兼顾住院费用,避免卡浪费,毕竟 DRG 也是外科医生肩膀上的一座大山。


因此卡建立需要步步为营,本菜鸟倾向先建立脐上缘观察孔和共同区域操作孔进行全面探查,最后决定最合适的第三孔


另外也有其他卡布局方式,各有利弊,作为外科萌新还未进行尝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在评论区进行交流,希望能够探讨出一套可以应对所有情况的万能卡布局方式。


策划 | 张洁

投稿 | zhangjie4@dxy.cn

题图 | 站酷海洛

插图 | 作者提供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查看):
[1] 卢先州, 肖帅, 周筱筠, 刘龙飞. 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同 Trocar 入路的对比研究 [J]. 中国内镜杂志,2014,20(02):150-152.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常规 [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04):359-360.DOI:10.13499/j.cnki.fqjwkzz.2006.04.048.
[3] 刘雁军, 张抒, 侯康, 李云涛, 何欢, 李世红, 罗丹, 古建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入路和孔选择策略 [J]. 西部医学,2013,25(03):438-441.
[4] 张丛荣, 张志强, 朱安龙. 腹腔镜手术基本操作原则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04):394-396.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9.04.28.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