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后为什么总觉得累

发布于 2022-05-19 23:16

大家好,我是叨哥。

 

这次出差三天,虽然工作量并不大,但是仍然感到疲劳。

 

这种疲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老婆说我是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我心中一惊,果真如此吗?

 

仔细想想,大学刚毕业那会,精力极度旺盛,经常出去拉练、驻训,作为军医也没什么高强度的体能,回来也是累得不行,经常要休整两三天才能缓过来。

 

所以应该不是年龄的问题。

 

古语常出,到了外地经常会水土不服。像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有描写士兵征战,不服水土,轻则上吐下泻、萎靡不振,重则一病不起。

 

这应该和出差后疲劳有相似的原因。

 

我大概想了想,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出差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体力劳动。尤其是因公出差。因为离开自己熟悉的圈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的人群,人的精神是高度戒备状态,俗称应激。

 

一方面要担心自己的出差准备是否充分,比如行李是否周全,出差计划、行程住宿安排有无差错;物品摆放、衣服的更换习惯全部要打乱重新适应。

 

另一方面要担心出差目的能否完成,脑中要不断推演与客户交流的各种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所以虽然体力上消耗不多,但是极其劳神,如果有人同行,压力会相对小一些,毕竟可以相互照看与提醒。如果独自出差,压力全部要独扛,更为费神。

 

其次,身体要面临环境的骤变。

 

陌生的环境中,气候状态对人体的影响巨大,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温度和湿度。虽然平时我们会忽略这些感受,那是因为我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已经自动适应了这种温湿度。即使有些小波动,也能很快调整过来。

 

但是一旦到了陌生环境中,温湿度变化的感知就会被迅速放大,因为全神戒备状态下,人的感觉器官会更加敏锐。

 

这种感知在动乱年代是一种保护性的本能,有利于生物存活。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就不见得是多么幸运了。因为人体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温湿度变化,包括体温调定点的纠正、汗液器官状态的调整,甚至包括穿衣的习惯。在完全适应之间,这种感知和身体适应性的错配感会持续存在,只是在有更重要的目标面前,会被无意忽略。

 

就相当于人落水后的迟滞感,只有会游泳的人才能清晰感知,否则就只剩下恐慌。

 

然后就是胃肠道的不适应。水质硬度变化,食物的五味变化,接触的菌群的变化,都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菌群变化。不同地域的菌群特性是不太一致的,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后,人体胃肠道会与当地的共生菌群达到一个平衡共生的状态,这些菌群里的比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根据不同菌群的功能不同,代谢产物不同,毒力大小不同,会有个天然的筛选过程,从而达到多种菌群和人体和平共生的状态。

 

如果换了一个环境,就会有新的菌群加入,这时,这种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轻则胃肠道不适,重则上吐下泻,直到重新恢复平衡状态。

 

最最悲惨的应该是过敏体质人群,一到陌生的环境,粉尘过敏、紫外线过敏等等,身体红疹,喷嚏、咳嗽不断。

 

此外,出差往往有应酬的需要,就会推杯换盏,容易暴饮暴食,更加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最后就是睡眠环境,一些人认床认被子、需要熟悉的气味才能入睡,否则安全感缺失、焦虑拉满,第二天就容易情绪失衡。

 

如果家中有牵挂之人,那出差更是心系两头,极不安宁。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会造成即使没干什么大事,仍然疲劳感up、up、up!

 

有调查发现,常年出差人士,高血压、肥胖风险要高出常人80~90%。所以,出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

 

 

但是出差一事常常不可避免,如何尽量将出差的影响降至最低?

 

很简单,多多出差就行,毕竟习惯就好。

 

如果不知道如何去习惯,我觉得有几个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是养成良好的出差习惯,准备一套标准化的出差行李,配上行李清单,及时补充消耗品,更换过期物品。

 

这里面除了衣物日化,如果有医学常识,应该包括一套药品,比如止痛药、抗过敏药、抗生素,止痛药可以备上芬必得或必理通或散利痛,抗过敏药可以备上左西替利嗪,抗生素可以备上阿莫仙或黄连素。

 

其实就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胃肠道功能弱的朋友,初到异地,一定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清淡为主。一天下来如果没有胃肠道不适,再恢复成正常饮食。

 

三是保持健身的习惯,以有氧运动为主,走路、慢跑皆可,睡前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状况。

 

有认床习惯的朋友,可以随身携带枕头或安抚巾,有助于快速适应睡眠环境。

 

最后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应酬、尽量早点入睡,当然这一点因风俗人情不同,可能很难做到,仅仅是呼吁一下。

 

当然,最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洒脱一些,不要在意这些小细节,可能这些烦恼也就根本不是烦恼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