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室气体清单,碳排放报告和产品碳足迹

发布于 2022-05-19 23:11

自2021年两会以后, “碳达峰、碳中和”迅速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二氧化碳这个公众天天接触的化学气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碳管理,碳排放这一小众领域也同时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


作为一名从2015年开始进入碳圈的人,不知不觉中也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的时光。如今,终于可以借着“双碳”的东风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行业的理解,一来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实现自我能力的巩固提升;二来也做些简单的科普,向想要了解这一行的普罗大众做些粗浅的输出。


今天,我们讲第一课,主要区分三个概念:温室气体清单、碳排放报告和产品碳足迹。


碳排放报告

刚入行的新人,接触较多的主要是碳排放报告,也可以称作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在全国碳市场进行能力建设的时期,各个省在发改委及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对各省的重点排放单位开展了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其中对于被核查企业,需要按照对应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编写企业的碳排放报告并提交当地主观部门。碳排放报告主要反映了该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边界,排放源及排放量情况。

之后,主管部门会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的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以确保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准确性。第三方核查机构会针对企业排放报告的问题提出不符合项并让企业更正其排放报告,更正完毕后,核查机构出具核查报告并联通修改后的碳排放报告提交主管部门。


温室气体清单

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碳核查之前,在省市一级或者区域层面,各地组织开展过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工作,通俗点讲,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就是区域层级碳排放报告。与企业碳核查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

第一、依据的指南不同。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主要参考标准是《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碳排放报告的主要参考标准则是发改委分三批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格式指南(试行)》;

第二、作用不同。温室气体清单的作用是为了了解区域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碳排放报告则是为了确定不同企业的碳排放量,为之后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奠定数据基础。


产品碳足迹

说完了区域层级和企业层级,我们已经将碳排放这个范围逐步缩小下来。现在让我们再进一步,从名字来看就可以得出,产品碳足迹就是指代产品的碳排放情况。比如一个面包,一部苹果手机,它们都可以有自己的产品碳足迹。在产品碳足迹火热之前,我国曾经对部分产品进行过低碳产品认证,两者有一定的关联度,但是区别也很明显。

低碳产品认证的实施主体是认证机构,依据主要各低碳产品目录里的相关国内规范。而对于产品碳足迹而言,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及认证规则,目前开展产品碳足迹主要依据的是国际标准《ISO 14067-2018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

产品碳足迹跟温室气体清单跟碳核查和温室气体清单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碳足迹引入了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核算产品碳足迹时,需要核算原材料开采到产品最终废弃后全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称之为“从摇篮到坟墓”。企业碳核查一般只针对厂区边界范围内产生的碳排放,其余的则不进行核算,温室气体清单同理,只核算区域范围内的碳排放。


以上便是本次专题的主要内容,下一期我们来讲讲什么是碳达峰,什么是碳中和,欢迎前来交流,共同学习,一起总结,让我们一起奋战三零六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