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亿康养产业将成为国家经济支柱
发布于 2022-05-20 09:51
根据预测,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老年产业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产业远景可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经济支柱之一。
1
康养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顶层设计持续加码迎来政策福利。从2013年“加快养老服务业”,2014年“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服务设施”,2015年“中医药+医养结合+智慧养老”,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2017年养老政策“质量提升年”,到2018年“新设老龄健康司”,再到2021年3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近10年来出台各种优惠补贴、土地政策及支付体系细化专项鼓励政策百余项。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健康服务业业态指引,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保障,养老服务市场培育激活,养老支付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标准化、规范化、多产业融合成为我国康养产业主基调。
2
市场需求庞大,机遇挑战并存
康养产业目标客群有银发养老客群(老年人群)、养生保健客群(中青年人群)、医疗康复客群(疾病人群)。当前,市场聚焦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随着需求多样、市场细分、产业外延,美容美体人群、母婴人群也晋升为新一代康养消费群体。康养产业呈现市场需求庞大,发展前景广阔,但有效供给不足,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征。
1、养老行业是布局重点,亚健康人群需求庞大。
随着亚健康问题的日趋突出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社会对于亚健康防治的需求日益增长,亚健康人群康养市场逐渐成为我国康养市场主要构成之一。我国主流城市中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其中接近6成处于过劳状态。亚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带动休闲旅游、中医养生、康复运动、心理咨询等疗养类康养产业。
2、从供给总量看,康养产业供需失衡间矛盾凸显。
我国康养产业存在基础设施供应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健全、康养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基本没有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学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重仅为1.8%;我国养老服务机构2.85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780.0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仅33.8张,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养老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缺口。虽然,我国康养产业遍地开花,但受康养产业回报慢、粗放式发展、政策碎片化、配套设施单一、人才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3
传统康养运营出现短板,市场呼唤新型模式
传统康养项目动辄投资数亿到数十亿,占地几百上千亩,体量庞大,投资额度高,投资回收期长,如果没有适配的产业业态支撑,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单独依靠养生度假和单一的娱乐项目, 根本无法维系高昂的运营成本。
康养项目里的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度假、商业服务等都已是标配,但是并非康养的核心业态。 比如,康养产品可植入生态美食、农场酒庄、文化体验、温泉SPA等;康疗旅游产品可植入中西医疗、心理咨询、康复护理、医疗科技、医疗设备、复健器材、居家护理设备等;康体旅游产品可借助运动设备、设施、场所引入健康管理、运动训练、休闲娱乐等。虽然单一业态会很快让顾客感觉索然无味,但业态并非越丰富越好。
以康养为核心,能够将康养旅居的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这就需要有着丰富运营经验的团队进行操盘,才能将与康养有关的资源充分整合。
4
展望
发展康养产业,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础,是应对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长久之计。国人对于生命长度、丰度和自由度的不懈追求,赋予“康养”更多精神文化内涵,给予康养产业更多内涵融合和产业外延的可能性。
曼乐途·弥勒康养ONE
北京康旸健康集团(以下简称北京康旸)在康养产业运营上不断整合升级。通过创新运营机制,北京康旸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使项目更具前瞻性,从而满足客群个性化的康养需求。同时,北京康旸利用“互联网+”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联袂多家互联网、物联网、在线医疗等机构,作为线下诊疗场景的替代,共同打造共享健康服务平台的康养旅居基地。通过轻资产运营,北京康旸已经建立起一套资源盘活、快速复制、运营高效的新康养发展模式。
康养产业是涵盖文化、旅游、医疗等诸多业态的备受国民的新兴产业,随着旅居康养、医疗旅游、社区养老等多元模式的发展及以房养老、信用消费、疗养复合信托等新产融模式的出现,康养产业将会成为多元消费并存、产业链条化、产品创新化、资本社会化、智慧引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