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葡萄酒市场前景的一点思考

发布于 2022-05-20 12:40

以前庄主每来一次都会问我一次:我不理解,广东这么热的地方为什么没人喝白葡萄酒?


我其实并不知道确切的原因,但我知道有很多原因。


有些是传统的偏见,比如认为喝冰的对身体不好。有些是现实的困境,比如白葡萄酒(或者目前中国普通消费者能接触到的白葡萄酒)通常寡淡而高酸,确实喝起来没有太多愉悦感可言。


我无处查阅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就一个从业人员的“体感”而言,在中国,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销量用100:1来比拟可能也不为过。


对于大多数酒商而言,不管自己喜不喜欢,喝不喝,单从效益上来说,白葡萄酒也只能是被放弃的品类。卖不起量,就不值得去压库存,不值得去投入推广。


因为产区的带动,前两年会看到圈内的长相思热,这两年会看到圈内的雷司令热。也算是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的冷启动吧。



我并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基于探究事物发展规律和底层逻辑的思维方式,我反复在思考,并从实践中去测试两个问题:

1、如果其它西方国家都有相当比例的白葡萄酒的消费,中国市场就真的那么特殊吗?

2、其它国家的白葡萄酒消费习惯的建立是怎样一个路径?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吗?


目前我所掌握的信息并不足以去回答这么宏大的问题,但慢慢地我也有了一些碎片化的答案。


最近连续在科普类的大V平台上看到倡导“滴酒不沾”的文章。在这样一个科普年代,“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是“认知觉醒”的必然产物之一。


在古时候,喝酒是人类的能量来源之一,甚至还有医学上的价值。近代以来人类在战争和原始积累中的挣扎也很大程度需要酒精的安慰和消解。但而今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状态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的那些喝酒的理由越来越不成立了。


我前几天找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分析,像法国这样的“酒精卫士”其实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酒水消费也是掉得厉害。现代化不仅让善男信女们不爱生孩子,也让大家更多追求“冥想”和“远足”,而不是聚会喝酒。


真的,如果我们这些卖酒的从业人员不努力,人们会越来越没有理由喝酒。喝酒这件事是需要给出符合时代的理由的。


这是成熟市场的走势。但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还在另外一条发展曲线上。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找相关资料。


从一些总结性的分析资料上来看,在很多方面,我们正在经历的,都和日本的葡萄酒市场曾经走过的发展路径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比如2007年就在日本市场获准零关税的智利酒凭借其性价比曾经在日本势不可挡。直到2019年日本跟欧盟也谈成零关税后,法国酒在日本市场重夺第一的宝座,占整个日本葡萄酒进口量的60%。


比如长时间以来葡萄酒都属于日本中年以上的社会精英的一种商务社交饮品,但近10年以来,更大的增长空间在年轻人消费的平价和低度葡萄酒品类上,包括随着酒吧文化的兴起,年轻人更喜欢光顾的小酒馆也开始大量涌现。


比如女性酒水消费的崛起让起泡酒和桃红葡萄酒在日本市场的销量有了可观的增长。


听起来是不是都有点耳熟。


干红似乎更代表着严肃的、商务的,稳定的中年和中产一代的消费。年轻一代的消费正在朝着轻(轻松)、平(平价)、快(快时尚)的方向转变。


中国市场是有自己的特殊性,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市场也没有那么特殊。



另外,从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看,我在白葡萄酒上的推广真的是影响到了身边的消费者。而且,确实都是偏年轻一些的人群,并以家庭聚餐饮用为主。


当然我个人的实践数据有限,目前葡萄酒在中国家庭中的消费更有限,不足以进一步说明问题。


然而,市场说到底是一场关于信心的游戏,大家都信则有,不信则无。而未来是年轻人的,我们最好关心下年轻人信仰什么......


文末插个无公害广告。北马其顿的白葡萄种植也非常广泛,品种涵盖长相思、霞多丽这样的国际品种,也有像朱普良卡这样非常具有特色的本土品种。


而戴维娜可能是少数家族酒庄里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并重的酒庄,我们的白葡萄的种植面积达到130公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