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小店正在消失,“陌生”的他们都去哪了?

发布于 2022-05-20 13:13

  • 著名学者项飙曾提到过“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在现代社会,人类与附近的人和事物的交流越来越少。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让人丧失了对“附近”的感知——人们说起热搜话题和国际大事总是头头是道,却常常忽略了自己身边的变化。

  • 最近两年,这种感受因为疫情而更加深刻。很多人感叹从没有如此需要隔壁的邻居、楼下的小店。生活中翻滚的温情和烟火气,其实来自于你身边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

文  |  李然


 

“您在本店余额,39.8元。”


陈韬突然收到一个陌生账号发来的短信,原来是楼下开了六七年的理发店要转租了。

 

这家装修温馨的理发店开在小区楼下,对面是一所高校和一家知名的医院,从来不愁生意。每次有客人进店,青涩的小哥们会一字排开,像比赛似的扯起嗓门喊:“欢~迎~光~临~”每次去,陈韬都很想回一句:没必要吧?

 

但看到眼前的短信,他才发现记忆里那些生动的小哥,他其实并不记得任何人的名字,连最熟悉的理发师的模样,此刻也是模糊的。

 

走到街上,陈韬才发现,周围的小店们在悄悄改变。那个爽朗的烧烤店老板已经好久不见了。以前下了班的陈韬总爱来撸串。老板客人熟了起来,便互相抬杠打趣,“还是你们上班好啊!”“哪比得上你做老板自由哦!”争到最后,总是以一瓶附送的冰啤酒收场。夜静悄悄的,陈韬干了杯中的酒,却觉得心里生出了暖意。

 

著名学者项飙曾提到过“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在现代社会,人类与附近的人和事物的交流越来越少。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让人丧失了对“附近”的感知——人们说起热搜话题和国际大事总是头头是道,却常常忽略了自己身边的变化。

 

最近两年,这种感受因为疫情而更加深刻。很多人感叹从没有如此需要隔壁的邻居、楼下的小店。生活中翻滚的温情和烟火气,其实来自你身边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


1

他们转行、失业、求签,寻找新机遇

 

身边的小店在变化,陈韬也在经历人生的变化。年初,陈韬从所在的创业公司离职了。他发现,原来离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是如此迅速。只用了几天,他就办完手续。相熟的脸孔,相忘于江湖。

 

寻找新工作机会的陈韬,去附近的一座庙里求了一签。为表诚意,他一路从山脚爬上山顶。等到了山顶,庙门口还有不少年轻面孔。递上签,师父问,是求姻缘,还是求功名?陈韬想了想说,就求个事业吧。师父忽然笑了,“现在年轻人只问前程了吗?”

 

或许真是如此。陈韬的好友刘菲在南方的一家老牌地产公司工作。两人常常聊起彼此的生活。刘菲说起最近的一件奇事,一个项目招聘普通的营销岗,居然收到了对手公司管理层的简历。

 

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几年刘菲见识过太多起起伏伏的人和事。

 

两年前,一位相熟的客户抓住风口,自立了门户,很快做到了两百多人的公司规模。意气风发的新老板找到刘菲,豪爽租下一层楼。但今年春节前,刘菲却听说这位老板深陷周转难和回款难的泥淖中。最近,刘菲突然收到那位客户的来电——“刘小姐,能帮我转租半层出去吗?”

 


相似剧情,90后的于渊也体验过。同为创业者,他感触更深。原本,于渊在山东沿海一家小公司工作,收入不多,但工作稳定。有拼劲的他不甘平庸,干脆下海,做起了跨境电商,把南美牛排销到各地的批发市场。“业务最好的时候,一年能赚七八十万。”

 

但许多业务都是先签单后拿钱的,账期几个月是常事。“为了要账,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吃了多少饭。”渐渐受不了每天都要应酬的日子,于渊大胆转行做了机顶盒签单。正是这个选择,让于渊躲过了疫情的打击。第一年跑下来,他还超额完成了任务量。


看着视频大屏技术功能不断迭代,于渊想着新产品上线,还是会有机会用上跨境电商经验。“以前年纪小,没规划。现在学会了理性观察事物,做判断,要多往两三年后看看。”


最近和陈韬碰头,两个年轻人似乎一下都成熟了。刘菲觉得时代变了,以前身边的人只想抢到风口坐等起飞,而随着大环境变化,现在人们开始学会回到平地,也慢下来用心看看周围的世界。


2

偶然教会陌生老人团购,用行动代替焦虑

 

或许只有原本的生活节奏被打断,人们才会认识到对周围世界的依赖:社会分工真如齿轮般环环相扣,一旦人与人的互动消失,就不再运转。

 

前不久,网络博主果麦为了求一瓶调料,硬着头皮在长期潜水的业主群问了一句。没想到几分钟不到就收到一堆热情回应,还有邻居主动加上好友给他帮助。

 
 

果麦很感慨,人要活在具体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过去很多细微交流和“小生活”,都在日复一日宏大的动态里被省略了。

 

一些人选择走进身边的世界,用行动代替焦虑。

 

出不了小区的妮子,前不久主动到居委会报名,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她每天都要套上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冒着三十多度的高温,为小区居民们召集检测、配送物资、陪护就医。原本光鲜的职场白领,感受到体力活的艰辛,却有一种踏实的满足感。

 

用妮子的话说就是,“努力生活的人,来不及忧伤”。只有在给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们整理团购需求时,她才突然想起,做了一个半月的志愿者,连一包速溶咖啡都没喝到过。

 

长沙超市老板贺新骅,就是靠走进周围社区找到了生意。

 

43岁的老贺,原本在大学附近开了好几家学生用品店,过着悠闲的小老板生活。但在疫情开始后,他却果断转向了陌生的社区。他心里藏着一个生意人精明又实在的想法:方便大家的生活就能赚到刚需消费。

 

疫情两年多来,老贺在居民区连续开了三家超市,都是一百平米不到的小店,果然赚了点钱,周围邻居都说离不开他的店。

 

秘诀是什么?老贺讲不出大道理,他只知道,做生意就一定要想办法满足顾客的需求。

 

学生在家网课需要交作业,老贺第一时间就添置了打印机;有年纪大的邻居行动不便,门店就每天送货上门;湖南人端午节喜欢做粽子,他提前一个多月就把包粽绳摆上了货架。

 

“做社区生意,首先要让邻居信任你,他们信任你你才有生意。一张打印纸、一捆绳其实赚不了多少钱,但是能让顾客第一时间想到你,愿意进你店里来。”老贺说。


3

“问题是生活的常态,没必要一直伤怀”


BUP主林亦今年五一前发了条视频,开玩笑说自己是辞职两年,后悔八次

 

冲着50万美元奖金,他从大厂辞职专门搞比赛,结果门都没摸到就惨遭淘汰;和大学好友联手创业,刚请人给工作室开完荒,就遇到临控进不去,白交两万;两人匆忙转换阵地,结果布置时一不小心撞坏厂商赞助的显示器,“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鼓励灰心的朋友,林亦还是决定把经历拍出来。“你这个不叫失败,叫生活的常态。既然是常态,就没必要为了一件事一直伤怀。拍拍屁股站起来,接着往下走,再遇上事就再说。”

 

很多自谋生路的生意人,正在用这样的积极心态,走一步,看一步——

 

在江苏开私房菜的老徐,今年就开拓了一项新业务:给人上门做菜。

 

老徐是专业烹饪学院出身,20年来做遍了各类餐饮,前几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私房菜品牌:没有菜单,顾客到店后看着做。但最近两年顾客不断流失,差点发不出工钱。

 

但他不愿认输,外卖、半成品、上门做菜,只要顾客有需求他都接。老徐还加入了当地的社区商超供应,给周围三个社区供应蔬菜,积累了不少邻里好评,慢慢打开了局面。



福建的理发师刘师傅,最近也发现很多邻居来照顾生意。

 

35岁的刘师傅,做这一行已经15年。理发讲究信任,大部分客人都不喜欢攀谈,只有熟悉的老顾客才愿意聊一聊生活。疫情后店里客流很不稳定,为了打发时间,刘师傅开始帮着周边社区做消毒、测核酸、送物资,重新认识了很多邻居。

 

“有个常来店里的姑娘一直不爱说话,最近熟了才知道,小姑娘能说会道得很,原来不说话是怕我推销东西。”


安徽人单老板也坚信:眼前的困难总会过去。他在家乡开了一家家具厂,雇了二十来号工人,一个月最多能有上百万流水。但疫情后经常遇到上下游工厂开不了工,最近一个月家具厂一笔进账都没有,只能靠平台的贷款撑着。

 

但看到工厂所在村子出现疫情,他还是主动联系社区,给每家每户共捐助了400袋大米。

 

单老板想起自己十年前刚返乡创业时,有一年春节给工人发完工资,夫妻俩手里只剩700块钱,最后还是撑过来了。这一回,他相信依旧能渡过难关。

 

选择相信附近、走进身边的人们,正在用积极的姿态投入生活、共同前进。度小满也向他们主动伸出了援手,助力一次次信赖的传递。

 

疫情以来,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度小满已经多次向小微企业提供免息、低息贷款,助力小微商户渡过难关。今年3月30日以来,针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小微商户,度小满更是拿出了首批1亿额度的免息贷款,为刘师傅、老徐、单老板为代表的千万小微商户,尽力送上一份支持。

 

生活之所以为生活,建立在你来我往之间。

 

不必等春暖花开,就从身边开始寻找机会,用真心对待真心、用信任回报信任,在实实在在的互动里,找到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新华社)


(专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