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过端午节,包的粽子有哪几款?

发布于 2022-06-02 16:36

清代宫廷过端午节,包的粽子有哪几款?

据清乾隆十八年《御茶膳房》档案记载,清代宫廷自五月初一起,宫内帝、后、妃、嫔的膳桌上就开始摆粽子和粽方。
攒盘粽子每盘十八个,每粽方为二百个粽子,仅乾隆帝膳桌上就摆出了“早晚膳攒盘粽子二品,早晚膳备用粽子二方”。此后,初二至初四每日摆出同样数量的粽子。宫内后妃也一如皇帝饮膳之俗,每日摆出粽方。
到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宫内用粽子的数量达到峰值,“初五早膳,伺候万岁爷攒盘粽子一品、额食四桌、饽饽四桌、奶子八品(一桌)、盘肉八盘(一桌)、粽子八盘一桌、粽子四盘一桌、粽子两方”。
晚膳时,“伺候万岁爷攒盘粽子一品、粽子四盘一桌、配奶皮熬尔布哈四盘一桌、粽子两方”。《膳底档》中还记载了“此五日(初一到初五)万岁爷用膳共用攒盘粽子十盘、每盘十八个,粽方四方、每方二百个,粽子十六盘、每盘二十二个”。也就是说,乾隆帝在这一年的端午节里共用了一千三百三十二个粽子。
御茶膳房为包这些粽子,共用江米(糯米)一千三百七十三斤九两、白糖五百七十七斤、奶油九十四斤、香油六十三斤六两、澄沙二十八斤八两、蜂蜜三十三斤四两、核桃仁四百三十五斤、晒干枣十七斤八两、松仁八斤七两、栗子十二斤、黑葡萄八斤二两,仅包粽子用的细麻绳就用了十八斤。
皇帝膳桌上每日摆出的粽子,大多作赏赐用。据《膳底档》记载,五月初五早膳后,随赏军机大臣七人,粽子四盘;师傅八人,粽子四盘;翰林八人,粽子四盘;宫内(水)法官等七人,粽子两盘;懋勤殿翰林四人,粽子两盘;教司学生太监十二人,粽子六盘;小太监八人,粽子四盘。此外,皇帝赏后妃、皇子、王公大臣的粽子就更多了。
清宫粽子品种很多,有枣粽、果粽、澄沙粽、奶子粽等。(澄沙粽:用过滤后较细的豆沙包成的粽子,就叫澄沙粽;奶子粽:江米用鲜奶浸泡后包成粽子,就成奶子粽。)
端午节的粽子不仅被记载在清代宫廷档案内,粽子的外形还被绘于宫廷图画中。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秉承乾隆帝旨意绘制的《午瑞图》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宫廷的端午节景—瓶中插满艾草、菖蒲、石榴花等花草, 托盘里盛有应季的李子和樱桃。
特别是图中几个呈三角锥形的粽子,个个带有系粽子的马莲草,形象逼真,造型准确,几乎与三百年后的粽子一模一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