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发布于 2022-06-02 16:14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午,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公元前278年,屈原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上绘着朱红色的长线。

2.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人们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不相同,而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各地都一样。

3.悬艾草菖蒲:在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即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祛寒湿。蒲,即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此类习俗在各地非常普遍。“杏子黄,大夫忙”,是说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4.佩香囊荷包: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五颜六色、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又清香四溢,还可以预防疾病。并且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人,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内容来源于“七彩课堂”

编辑:闫玉莉

责编:刘   

审读:赵春鸣

审核:于艳艳


      本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