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端午节历史渊源知多少?
发布于 2022-06-02 16:29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传承已久,故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 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祝福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流传端午节不适合跟朋友说“节日快乐”,因为端午是一个祭祀节日,悲壮的日子;过此节,可以送“安康”,但不建议互道“快乐”。对于流传的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的说法,有专家认为只是噱头罢了,并无依据。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古人的诗词也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古人也在道互道“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的起源与任何人的投江都没有关系,端午节是可以庆祝、可以快乐的节日,而真正起源于祭祀的节日同样也可以庆祝快乐。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例如春节、中秋节、冬至等等,其习俗当中亦含有祭祀的内涵,端午节设立初衷是一个欢乐的节日,端午节因赋予有祭祀内容只可送“安康而不能互道”快乐",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端午虽然有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成分,但其最原始意义是古人龙图腾崇拜与祈福,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端午节安康”在史籍上并无相关记载,古人不道“端午节安康”,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安康"一词,在生活惯用上,一般用于祝福老年人的惯用语;而用于节日不分对象不论男女老幼,对普罗大众均祝安康,显得不伦不类。
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多数都与祭祀有关,例如春节、中秋节、冬至等等欢乐节日。端午节因赋予有祭祀内容而不能互道"快乐",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说法,它还窄化了端午节的形式和内容,并且无助于端午文化的传播。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有学者引用唐玄宗《端午殿宴君臣》诗的序,其中写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这是表明古人也在道一声“端午节快乐"
在此马上到代驾祝愿所有人:端午节快乐!幸福安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