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级为什么通过率“低”?它到底难在哪里?

发布于 2022-06-02 21:25



周铭孙经验谈

十级标准之我见

周铭孙

钢琴家,钢琴教育家与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钢琴教学博士生导师、全国钢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钢琴考级教材主编、著名钢琴教育家。专著有《钢琴考级与钢琴教学》等,主编《全国钢琴考级作品合集(跨世纪新版)》等。

十级作为考级的最高级别,对学生在音乐和技术等方面是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的。因为“通过十级”意味着完成了一个阶段,所以对广大的、尚未达到十级的考生来说,该级别是一个楷模和标准。因此对十级的通过必须有一个认真的衡量和把关。


前几年,十级的通过率一直是低于其他级别的。主要的问题在于不少学生急于求成,在能力尚未达标时,就匆匆忙忙地报了十级,结果自然难如人愿。随着对十级标准的逐渐明确,现在十级的通过率大大提高,考生们也确实表现出更加整齐的实力和更为规范的弹奏水平,真正达到十级水平的考生是越来越多了。



如何达到十级的标准,我认为最主要在两大方面:


看能力是否达到和符合十级的水平


基本练习。音阶、琶音应流利、均匀、熟练,并达到一定速度。十级要求同、反向的音阶达到每分钟120拍,每拍为4个音。每分钟120拍是起点速度,如能更快捷当然更好,但如果明显达不到这个速度,显然就不合格。因为每一级都有音阶琶音,如果以七级、八级的速度来考十级,那是不达标准的。


练习曲是否足够流畅?考生要达到这些练习曲所要求的华丽、轻盈、激情,就必须有相当的功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弹奏方法也必须正确乃至完善。如果弹得缓慢而呆板,像慢练一首车尔尼练习曲似的,哪怕一个音都没弹错,也不会获得通过。若不具备相应级别所要求的能力,就是不合格。


 一般来说,听了基本练习与练习曲,对该考生的基本弹奏方法与能力,就基本上明确了。当然在复调、奏鸣曲和中外乐曲中,还会进一步地证实该考生的具体水平与能力。



看音乐表现的优劣


其中包括节奏感音乐感音乐理解表演能力,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掌握与表现。


复调作品。以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为例,每一组都由前奏曲和赋格曲两个部分组成。弹好前奏曲,关键在于对风格的掌握;速度以更好地表现出巴罗克风格为标准,决不是越快越好。学生的功力应体现在触键的清晰与弹性、音乐的生动和趣味、节奏的动力与精神等方面。而赋格曲则根据对主题特性的设定、连断、表情的统一性、各声部的清晰与独立等方面,来作为衡量其演奏质量好与否的不可缺少的标准。


大型作品。以贝多芬早期奏鸣曲的第1乐章为例。贝多芬的这几首奏鸣曲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音乐表现都有相当的深度。在技术容易的地方,也许音乐更具深度,更难以表现。就拿贝多芬《G大调第10奏鸣曲》(Op.14 No.2)来说,把音弹下来不难,但音乐是很难表现的,千万不要觉得“偷了巧”了。因为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如果你所弹的根本不是“贝多芬”,那从音乐和风格上来说,就是不合格的。


中外乐曲 。在这一项曲目中,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风格,有一定选择余地。对所选定作品的音乐表现及弹奏技术的完美与否,是评判合格与否的最主要标准。


周铭孙致广大考生:

只要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学琴者,在具备了十级的弹奏能力时,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感受、理解并表现音乐的内容与风格,就肯定能取得进步与较好的成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