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盲审今年为什么这么严?

发布于 2022-06-02 23:17

并不是很严,这要辩证的看。

大部分被K掉的论文都不用说瞎掰的问题,而是格式的问题。以及话术的问题。

1、3种盲审

很多学校有校内预审的过程,校内先过一遍,然后淘汰一批,这种叫校内盲审,往往是由学院为单位组织进行。

然后再送到外面送审。目前大部分是100%的送到校外盲审。

校外盲审过后,就是答辩等。答辩过了的就领毕业证等。但是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这些答辩通过后的,可能还会被抽检,写得实在差的会不让过,这种也叫盲审。

三种盲审都有一定的不通过率,只是这个数字心照不宣而已。一些是控制在5%,一些则是控制在15%。

其中K掉比例最高的是在校内盲审的部分。针对的主要是在职这类的硕士论文。

其中第二类盲审,即校外盲审是最重要。

2、第二类盲审的绝大部分是看格式

很多人的论文格式是没法看,这还不是内容的问题。

最典型的是图与矩阵表格,以及公式。

举个例子,很多人的公式字体大小都不同。一些人干脆直接截图。

另外一些人不会讲废话与套话。比如吹自己论文的创新点。一些人就瞎写,写个IF判断,她敢说是人工智能。

讲个布尔矩阵,她敢说是量子矩阵及运算。

一些人则完全不写。



上面这种格式大家写论文的时候可以参考下。

3、校外盲审并不严,而是薛定谔现象

校外盲审并不严格的,大量的瞎掰的,目测可见的论文太多了。而且普遍化了。这里列几个我统计的数据。

3.1、用到AHP方法的论文

要K掉用AHP的人很简单,尤其是答辩阶段。

但凡看见论文中讲请了很多专家集体打分,最后得到一个个规整的互为倒数的决策矩阵的,那都是造假。



比如上面一个决策单元,然后他说是请了40个专家打分后得到的。

这种论文肯定是瞎掰的,就他一个人拍脑袋打分的。

3.2、ISM方法

从100篇解释结构模型相关论文看如何提高逼格与减少错误www.huaxuejia.cn/ism/how_to_use_ism.php

上面这种方法到现在为止基本是50%都是错的。

而且都是目测可见的。以分析教材为例,那基本90%的都是错的。

当然有一些错误是跟课文有关



上面是的简便方法其实是错的,或者说不确切的。但是快20年了该院士依然没有改过来。

3.3、DEMATEL-ISM联用的

DEMATEL_ISM联用的方法论文错误分析,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联用的方法全部是错的,而且目测可见www.huaxuejia.cn/ism/dematelism/the_paper_is_shit.php

这种联用的就恐怖了,检测的情况来看100%的都是错的。

以后见到有整体影响矩阵这个名词的论文,基本能断定这篇论文是瞎掰的。

3.4、熵权法,topsis等

这种错的更多,很多目测就知道。

主要是前置条件等的。

比如熵权法是要针对归一化矩阵来计算的。

4、仇人与学术洁癖

有人的地方就是有江湖。学术相左这个事是很常见的。

有一些非常不错的论文,不论是格式,还是论证的过程。

但是碰到了仇人那就很悲催的。

比如我见过一篇博士论文,三个评审,2个给的90多分,优秀,一个给了20分。

给20分的就是同这个博士的导师属于不同学派的。观点相左,又有学术洁癖的。


最后,盲审尽管并不算很严格,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尽量想象成盲审很严,不要留下侥幸心理。造假,抄袭什么的是底线,当然不能去弄。

但是计算也不能错。否则会有很多隐患。

这里提两个名人。

第一个,是曹雪涛院士的硕士论文,那明显是瞎掰的。

第二个,是张宏文的博士论文,就有大段抄的,这种就过份了。

相信有一些人跟曹雪涛与张宏文的论文一样,盲审过了。

过了很多年后,也会被拿出来说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