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以贯穿项目全流程的设计服务模式提升产业链低碳水平

发布于 2022-06-03 05:51

作者:李坤林 



生态危机、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健康发展的最大挑战,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效实践,必将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为此,我国国际承包商应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科学合理地开展设计咨询服务和工程管理工作,为创建高效节能型社会添砖加瓦。

设计管理工作在国际EPC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设计影响到工程的各个方面,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是总承包商工程管理重要而关键的环节。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安哥拉大型EPC房建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充分发挥设计咨询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


前期规划阶段


一、空间规划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安哥拉在上个世纪末期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首都罗安达的规划和建设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的局面,形成了老城区、新社区和贫民窟错乱混杂的无序局面。安哥拉政府也一直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来逐步梳理、调整首都地区的城市空间格局。

本项目是政府为了改善首都民众居住条件而修建的安居住房,既要美观适用,经济可行,更要成为首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经过对罗安达城区的实地调研和认真思考,同时参考了世界各国首都经常出现的交通拥堵、无序发展、城市功能不平衡等问题,本项目确定了以人为本、可实施、弹性发展的规划设计原则。

总承包商联合政府精心选择了罗安达市东南郊区的一片开阔地区作为项目用地,该区域距离市中心老城区约18km,用地北侧紧邻环城高速干道。选择这里可以避开了老城区高昂的地价和贫民窟区域艰难的拆迁问题,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临近高速干道可方便前往市中心、国际机场、工业园和其他省市,交通出行方便,可减少燃油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以“多中心”的规划理念,分担降低首都中心区域的行政、居住、交通、市政设施等城市功能压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未来该区域还可向南逐步发展规划为首都的新行政中心,极大地促进了罗安达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政设施科学配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

本项目用地开阔平坦,虽有利于施工建设,但是远离市中心基础设施辐射地带,用地周边地区缺少水电市政管线,难以满足城市和居民的基本要求。

为此,总承包商经过实地调研和科学筹划,为本项目规划配备了一套完整的市政设施:在项目东南侧建设了一个自来水厂(4万m3/日,远期扩建后可达15万m3/日),在南部的宽扎河畔规划建设了一个取水泵站(双管道,4万m3/日,远期可扩容),在西北侧规划了一个污水厂(3.5万m3/日,远期可扩建),从高速路北部的城市变配电站架设了输电线路接入用地内,在项目中部东西两侧设置了2个变电站。同时,我们还为本项目配套建设了24所幼儿园、9所小学和8所中学,以及由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各级道路组成的区域城市道路网络,道路总长度约50公里。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避免了远距离接驳市政管线,避免了管线穿越建筑密集区域,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建造成本。因地制宜配套建设了完整的市政基础设施,一方面满足项目近期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兼顾该区域中长期发展的需求,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规划土地促进城市开发建设

总承包商在节约土地和提升土地价值两者之间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研讨,在土地规划和开发方面提出了一期(用地)适度后退,二三期(用地)布于两侧,最大发掘地域商业价值的建议。

本项目在满足社区居住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规划中尽可能发掘项目用地的长远商业价值,在规划中有意将一期(本项目)用地向南后退,在一期和北侧高速路间预留出宽阔的用地作为二期。当一期建成后,北侧二期和南侧三期的土地价值必将会大幅上涨,给政府带来优厚的经济回报,可较好地提高政府前期投入的投资回报率。在项目具体区块的土地性质布置时,总承包商将居住、公建、市政设施、交通、仓储、绿地等不同性质的土地进行了合理布置,同时也按照近期建设和预留发展二种策略进行了科学的划分,给该地区的未来发展预留了较大的弹性发展空间。通过对项目用地及周边区域的合理规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土地价值,既能节约土地,又能驱动城市开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实施阶段


一、勘察测绘夯实工程安全基石

全面而准确的基础资料是项目顺利建设的基石。总承包商联合专业的勘察测绘团队,对近9km2的项目用地开展了详尽的地形测绘和地质勘察工作。发现项目用地内的红砂土具有轻度至中度的湿陷性,属于软弱地基。针对这一特性,总承包商开展了专项土力学课题研究,制定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案,并及时运用在了项目的施工之中,既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又帮助业主节约了高达几千万美元的地基处理费用。

二、设计方案营造绿色宜居空间

该项目是安哥拉政府为了改善首都民众居住条件的大型康居工程,一共700多栋住宅楼,业主高度重视。为了给未来的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总承包商和业主一起走访了当地的多个居住社区、学校、幼儿园和市政设施,感受了当地的市容市貌和文化特色,体验了当地气候、居住喜好与国内的差异。

经过充分的实地调研,总承包商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将项目打造为舒适绿色的大型宜居社区:通过中央景观带、一二级公园、地块中心花园和组团绿地等不同手法,营造出宜人的外部绿色环境;户型设计以3居室4居室为主,户型方正通透,尺度宜人,明厨明卫,通风采光良好;顺应当地湿热气候特征,尊重当地生活习惯,屋顶增设彩钢瓦隔热层,外窗设置铝合金百叶窗,楼梯间和公共通道采用花格砖或开敞式外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采光和通风,简洁有效,造价低廉,节能环保。

三、采购助力产业绿色发展

国际PEC工程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充分调查了解所在地的建材产业资源。受安哥拉早年战乱的影响,本项目开工时当地建材产业的种类还比较单一,只能提供相对普通一些的建材,例如钢筋、水泥、沥青和砂石料等,其他多数建材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但是,由于安哥拉长期受葡萄牙的影响,工程营建经常借鉴欧洲标准,建材标准并不算低。

基于安哥拉建材市场的实际情况,项目建设所需的钢筋、水泥、油料、沥青、砂石料等基础建材基本都从当地采购;涂料、铝合金门窗、洁具、钢管、电缆、阀门、水处理设备、施工机械、电梯等,则选用国内知名厂家产品;个别特殊材料和高规格的产品则从南非或欧美国家进口。

通过对建材采购途径的合理规划和搭配,一方面带动了安哥拉当地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内优质建材的出口。

同时,由于业主要求部分建材对标欧洲标准,提高了中国建材出口的门槛,促使国内建材企业加快了产品的绿色化,促进了建材企业的增效提质、减排升级。


交用阶段


经过5年的辛苦建造,项目终于竣工交验投入使用。按照最初的规划要求,这个大型的居住社区将容纳约10万余人,其规模可以算作是罗安达东南郊区的一个卫星城。为了让安哥拉政府能够尽快熟悉并管理好这个现代化的小城镇,总承包商又为业主提供了城市运营发展方面的咨询服务。

一、科学管理实现城市正常运转

本项目是罗安达进入新世纪后建造的首个大型居住社区,业主和当地政府均缺乏可靠的城市运营管理经验。为此,我们结合安哥拉实际情况,同时参考借鉴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在大型居住社区物业管理及社区运营方面的经验,编制了一份城市运营管理方案提交给业主及当地政府,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现代化社区的管理知识,协助其组建城市管理机构,让其轻松上手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管理压力和管理成本。

秉承业主至上的服务理念,总承包商司还在项目竣工交用之后组建了城市运营服务中心,配备了大批技术人员,为新城的每个住户提供了《房屋使用手册》和长达3年的免费售后维修服务。

二、市政设施培训保障生活无忧

城市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配套市政设施的保障和支持。为了让当地政府和居民能在新城中安居乐业,我们针对自来水厂、污水厂、变电站、取水泵站、学校和幼儿园等配套市政设施,分别编制了培训手册和使用手册,并安排技术专家给接收这些设施的安哥拉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最后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上岗考试—带班指导”4个步骤,成功帮助当地管理机构培养了一批可靠的市政设施管理队伍,保障了新城运行的水电供应和污废处理,节约了城市运营费用,维护了生态环境。

三、商业经济规划提升城市活力

大型居住社区的功能,不仅仅只满足居住的要求,更承载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基于以人为本、可实施、弹性发展的规划设计原则,总承包商在本项目中在临街的住宅楼下设置了大量的底层商业用房,在地块四角预留了社区商业发展用地,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安排了大型商业、政府机构、宗教文化、园林绿化等设施的用地,以适当留白的手法,给新城在未来的经济文化发展预留出了诸多开发建设空间,保障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由于项目规划设计合理、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住户入住后安居乐业,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得到了安哥拉有关各方的一致好评,被时任总统多斯桑托斯先生赞誉为安哥拉重建皇冠上的明珠。


设计服务团队的组建、地位和作用


国际EPC工程的设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管理工作,需要承包商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胜任。有的承包商选择由设计分包单位进行设计管理的模式,有的承包商则采用自有部门进行设计管理的模式,而本项目中总承包商则是采用互利共赢的设计联合体管理模式。

为了在本项目中给业主和当地政府提供最好的设计咨询服务,总承包商秉承 “三位一体”的合作理念(即利益共同体、关系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组建了强大的设计服务团队。

首先,总承包商挑选了国内优秀的设计单位作为外部设计咨询服务资源,双方以合同的方式形成合作基础,设计单位在项目部内设置专门的设计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其次,总承包商抽调自己的设计及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专门的设计管理职能部门总工程师办公室(简称“总工办”),主导设计工作,落实设计意图,沟通协调业主和监理。

第三,总承包商与设计公司共同安排工程师组建质量监控办公室(简称“质量监控办”),作为内部的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监督现场施工,检查施工质量,打造质量内控防火墙。

总承包商与设计单位一起组建设计联合体,双方的目标和利益高度一致,双方的工作团队既相互融合,但又分工协作,主次分明,较好地发挥了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单位作为设计总承包单位,在总工办的带领和主导下,开展项目的前期考察、勘察测绘、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设计变更和设计缺陷责任处理等规划和设计任务,以及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材料设备厂家的遴选和产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分包单位材料进场以及场站材料的质量控制等工作,乃至后期的竣工验收和运营使用阶段等各项工作。

设计联合体尽早组建并高效开展设计服务工作,贯穿了本项目从前期策划到竣工交验乃至运营维护的所有阶段,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让以人为本、可实施、弹性发展的规划设计原则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为业主降低了工程造价,为罗安达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宜居绿色的居住社区,帮助城市管理部门节约了运营维护成本,改善了首都地区城市发展的肌理和发展格局,促进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