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为什么选择把军事大权交给李严?

发布于 2022-06-03 10:56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最高统帅,此人堪称仁义之君,一直以来都深受世人的敬重。正是因为刘备做事时总是只讲仁义,也注定他不可能像曹操那样成就一番霸业。当初,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最终刘备惨败而归,并很快去世。那么,刘备逝世前,为何选择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给诸葛亮?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但是李严和诸葛亮不一样,他以前在刘表手下干活。后来投奔刘璋,虽然换了主子,但是刘璋非常器重李严,甚至还任命他为护军,在绵竹一带对抗刘备。但是李严直接投降再次认刘备为主,同刘备一起平定成都。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李严和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五个人一起制定了《蜀科》,改变了益州法不威、德不举、刑不严的祸根。


从刘备的托孤可以看出,除了诸葛亮以外,李严也是钦定的托孤重臣。那么作为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诸葛亮,刘备生前托孤为什么把军事大权交给李严呢?这恐怕要从蜀汉政权的派系开始说起。刘备自登基以来,根基不稳,蜀汉政权存在三股势力,即本土势力、刘璋旧部、刘备亲信。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室衰弱,朝纲混乱,刘焉向汉灵帝提议,派清廉的官员去地方州担任长官,并自请担任益州牧,此时在益州担任刺史的是郤俭,他没有行政能力,靠花钱买官坐上刺史的职位,郤俭为官期间贪得无厌、横征暴敛,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封刘焉为阳城侯,命他逮捕郤俭。刘备夷陵败给陆逊,国力虚弱,外患虽重,内忧更甚,怕自己死后国内矛盾爆发,万一反叛势力再次兴起,要靠李严等东洲集团的人协助遏制。


刘备相信李严的军事才华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刘备心里十分清楚,李严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将领,而且他在带兵作战这方面的才华明显要比诸葛亮更厉害一些。毕竟当时诸葛亮虽然身为军事,但是主要负责的还是管理后勤,出谋划策罢了。相比之下,李严就完全不同,因为他总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着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李严曾帮助刘备镇压叛军,为前方作战的刘备免去了后顾之忧。

所以刘备最后选择了李严掌握兵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