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
发布于 2022-06-03 11:44
在许许多多的传统佳节中,人们总会互相祝福以表示慰问。比如五一快乐、国庆快乐、春节快乐、元宵节快乐……唯独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而要说“安康”?
因为端午的背后,有着与死亡相关的多个典故,使这个特殊的传统佳节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
典故一:屈原投河
屈原为了辅助楚国国君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对内变法图强,对外抵抗强秦。虽然一度使楚国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触犯了特权阶级的利益,屈原几次被诬陷和流放,最后终于心灰意冷,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典故一:伍子胥投河
伍子胥一心为国,当年越国大败时,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后来,伍子胥被谗言诬陷,夫差却信了,赐死了伍子胥。死后,他的尸体被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千年,但至今读来,仍觉得扼腕不已。所以很多人认为,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典故三:曹娥寻父尸
孝女曹娥,相传是东汉上虞人,与父亲相依为命。一天,父亲溺于水中,数日没见到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着江号哭。就这样过了17天,曹娥知道父亲回不来了,便在五月五日这天,也投江而死。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后人为了纪念事父至孝的曹娥,便改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一般都会吃下粽子,感受一下端午的气息。可是你知道么,瞪蹬就亲眼见过端午节吃粽子把自己噎死的老人,还有吃柿饼把自己命都吃没了的人。有人说,吃了粽子才算是真正过了端午。但是这些传统美食的确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作为法医,我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就不说什么节日快乐之类的寒暄话了,就来提醒一下大家端午节吃粽子小心“噎死”。
异物进入气管,如果完全堵塞的话,可能一两分钟就会危及生命。因为粽子不慎进入气道而危及生命的情况的确是有,其中以老年人和小孩居多。老人的话由于吞咽功能差,出现噎住的可能性比较大,还有一些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在吃饭时,特别着急,甚至不怎么咀嚼就把食物咽下去了。小孩子也是,对于咀嚼功能还没发育好的婴幼儿,一粒小小的花生米对他们来说也是致命的,这些都血淋淋的教训。
五月初五是个悲壮,如果互祝快乐,确实显得不合适。但斯人已逝,今人犹在。最好的时刻,永远是当下。不管是哪一天,都值得我们用最好的心态去度过。
最后,瞪蹬法医祝福大家端午安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