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端午节黑板报设计图案大全
发布于 2022-06-04 00:27
端午节黑板报内容
端午节民俗:
赛龙舟:
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关于端午节诗句:
1.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2.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3. 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5.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6.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杜甫《惜别行》
7.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8.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9.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0.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1.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2.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3.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14.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5.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6.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17.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18.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19.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20.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21.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2.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23.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4.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25.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26.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27.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28.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29.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0. 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