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清净是一颗种子,需要时间成长!

发布于 2022-06-04 09:06


很多朋友问:如果想读国学智慧,应该先从哪里入手?我想告诉大家:最好从《道德经》入手。

也许有人又会问:读不懂怎么办?其实,读不懂也不要紧,《道德经》仍然最该读,因为,您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窥得万相。
 
读了《道德经》,您眼中的世界就不一样了,很多事情您会清楚明了。当然,虽然说《道德经》可以改变人的生命,但只是读而不照着做的话,这种改变也很有限。
 
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命,不是由经典来决定的,而是由人自己决定的——普通人和圣人之间只是一个心愿的距离,所以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二章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其中,去看看第十二章中隐藏的三条宇宙规律。



01
规律一:心不要太满,不要被欲望吞噬。简朴的生活,是修道的重要选择。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说,我们追逐的东西,除了一部分是生存必须的;其他多余的,如果掌控不当,反而会变成牵绊——让我们为物所累、为欲所牵,不得清静。
 
正因为世界的五色缤纷,所以我们反而看不到世界的真相,也看不到真相背后的真理。这里的“五味”代表所有的味道。有时,最好的汤,味道其实很淡。
 
很多人都喜欢吃好、穿好、享受好,但条件再好,身体也有生老病死的规律制约。一切都是元素的不同组合而已,看透了,您也就明白了:不管怎么贪恋它,它都会消失。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它保存的时间长一点,但如果修道是为了永生,那您就找不到真正天长地久的永恒了。



02
规律二:人这一辈子,最好的活法就是一个字:淡。
原文: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说,如果心中永远充满了对事业、关系和欲望的外求外拜,那人和自然界就割裂了联系,谈不上修行,也更加谈不上得道了。
 
那些令人极度渴望得到的东西,会让人的心发狂,会让人失去安宁与静重;财富外露、才华外显,会给自己招来祸害。真正富有或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都非常低调谨慎,不会给自己招来祸害。
 
人最好的活法就是一个字:淡——淡,就是遇到人生挑战还是临危不乱。

什么时候需要淡?名利需要淡,恩怨需要淡,烦恼需要淡。淡然自若,是人生的大智慧!
 
人生总会有层出不穷的磨难,风起云涌的瞬间也是机会的到来。您的人生总要去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够像蝴蝶一般“破茧成蝶”。
 
所以,本章的重点是讲对欲望的拒绝和远离。

——修行之初,必须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能觉知污染源,而不去接近,这是第一步。

——把抱一深入的种子深种于潜意识中,让心稳定下来,然后到红尘中历练、在红尘中调心;当智慧不会退转了,心也不再被污染时,这是第二步。

——调心调到如如不动,调到出淤泥而不染,哪怕跟坏人、恶人混在一起,也不会受干扰,更不会变坏。这是第三步。



03
规律三:修行力很高的人,能把注意力从外界转回自身,所以精气神凝聚,可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原文: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说,要腾出时间,与天地精神往来,人首先要静下来,才能融入自然界、与高维世界连接。有修行力的人,能把注意力从外界转回自身,追求自身精气神的合一。

当欲望很大时,就什么都想要,那精气神就分散了,当然无法清静。所以,欲望太多的人,悟性浅,也就读不懂老子的《道德经》了。

生命就像一个杯子,空间有限,再有能耐的人也是这样。如果被一些事情占据太多,就没有空间装该装的东西了。所以,我们要学会拒绝和选择——他人能做的,就让他人去做,自己要把时间省下来,做一些只有自己能做的事。这样,就是为自己节省生命,去做该做的事情!

当自己定力不够时,要靠拒绝和远离,让心得到清静。清净是一颗种子,它需要慢慢成长,而不是一清净了就永远不会被污染——最初,它只是个孩子,也会经常摔倒再爬起来;它也需要成长,需要给它长大的时间。所以,修道是需要时间的。

修行只有在红尘中修,让自己的生命改变了、价值观改变了、为人处世的方式改变了——变得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了,变得世界因您而更美丽了,这才是实修!


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全文中所说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二章的重点是:
——如果一味沉浸在过度地追逐美色、美音、美味、畋猎、奇珍异宝的奢靡物质享受中,会过早丧失身心灵的恬淡、安宁与平衡,更会害己、害人、害家、害国。
——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内观自己,内在世界的和谐才是人生富足幸福的种子。人要经得起诱惑,要有克制非分之想的执行力。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守得住生命的天长地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