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2019:创新与传销加身
发布于 2023-10-15 01:48
随着消费升级和电商服务质量的升级,相比传统电商平台,社交电商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同时也面临着难以想象的挑战。
从资本热捧到行业遇冷,社交电商在2019年里遭遇了太多,有时被捧为时代上的风口,有时又游走在法律红线的边缘,让人避之不及。有人说,社交电商电商就像10年前的淘宝,野蛮生长是个必经的阶段,没有法律法规去规范,涉传就如一把利剑时刻悬在头顶。
临近年底,社交电商行业也是纷纷遇冷。斑马会员(原环球捕手)被传深陷传销;秀购整体业务被砍;未来集市业务大调整;贝店与云集也是风口之上。裁员已经是再不普通不过的事情,能否存在或者能存在多久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生存还是毁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目前社交电商行业目前所必须思考的问题,2019年,云集的上市让行业为之振奋,拼多多市值的突围让大家又看到了希望。互联网人都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社交电商的从业者更是相信如此。
这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和形态,新到什么地步?新到没有法律法规可去参考和依靠,新到可能每一个走错了就是踩到了法律的红线,新到“创新的商业模式都是从‘违法’开始”……
“拉人头”是目前社交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现象,无论是否有缴纳会员费,或者说“拉人头”是目前社交电商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但拉人头就是传销吗?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薛 军曾表示,需要将“拉人头”与“收取入门费”结合起来进行判断,而非独立判断。
换言之,拉人头的目的是为了收取入门费。后来者缴纳的入门费成为支持相关体系得以持续运作的基础,那么这种模式存在问题。
反之,如果拉人头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扩大参与商品或服务的推广者的人数,那么拉人头的行为本身应该没有问题。同样收取入门费,是否以获得高额回报为诱导,是否具有明显的欺诈性,如果不是应该没有问题。
横跨在社交电商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是否存在以及变相存在团队计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企业生存需要流量需要 gmv 需要活跃用户,深谙运营之道的人自然知道是如何利用人性的贪婪和欲望去驱动一个人链接一群人或者更多的人。
团队计酬模式本身,并不具有当然的违法性,应该考虑相关商业模式所设计的报酬结构是否会产生一种明显的不正当激励,使得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在组织中的等级地位,而不是为了满足真实的消费需求而购买产品。如果这种情况不会普遍出现,应该不存在问题。
为何会出现“团队”一词,这不得不提到社交电商从业者的前身——“微商”。
2014年俏十岁、思埠等草根微商品牌的火爆让“微商”这个称呼横空出世。“最初只是一盒一盒的卖,现在则成百上千”,俏十岁面膜意外走红后,其创始人武斌将这种在微信朋友圈销售产品的商业行为定义为“微商”。
在此前,微商创业一直被称为微信创业,因为它起源于微信这个庞大的社交平台。可以说,是微信平台催生并带火了社交电商家族非常重要的成员——微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商的鼎盛时期,也诞生了诸如云集创始人肖尚略、俏十岁创始人武斌、思埠集团创始人吴召国、蜜拓蜜创始人张爱林、桑兮兮、夫子等一批中国最早的顶级微商操盘手,他们往往具备很强的目标拆解能力、不错的目标跟踪能力,且喜欢通过与明星合影、喜提豪车进行造势,并善于在团队树立标杆(打造团队崇拜的偶像)。
此外,和其他行业的成功者相似,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财富和成功充满强烈的渴望。彼时广东、福建等地区科技发达、创业环境宽松,这也是上述顶级操盘手云集于此的重要原因。
2014年:社交电商爆发2014年,更多拥有商业头脑和前瞻意识的创业者开始涌入微信创业,一时众多草根社交电商品牌崛起。俏十岁、欧蒂芙、万色水母这些彼时名噪一时的社交电商品牌就爆发于2014年。
这些品牌的出现推动了“微商”这一名词的诞生。从此,众多微信创业者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号:微商。这也让这些草根创业者有了归属感。
2012年~2014年这段时期可以称为社交电商红利期,这时期社交电商轻松就能赚到钱,但未必是他们有多精明能干,而是遇到了社交电商这个大风口。
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彼时的社交电商创业者就是社交电商风口上的猪。只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如果你没有翅膀,即使飞起来了,但风一旦停了,你将摔得粉身碎骨。这也是后来众多社交电商和社交电商品牌很快烟消云散的核心原因。
2015年:社交电商崛起、规范创立于2015年5月的云集,原名云集微店,2017年因为涉传被罚后转型为会员制社交电商,专注于为会员提供美妆个护、手机数码、母婴玩具、水果生鲜等全品类的精选商品,并于2019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市值超百亿元。但在此之前,它是一家借助社交工具获客拉新、实现流量裂变的平台型社交电商,采用三级分销模式,迅速裂变、发展了大量分销商。
2015年年中开始,涉传销、假货、三无产品等社交电商负面消息四起,一时社交电商人心惶惶。加上此时社交电商已远不如2012~2014年那么好做,货难卖,代理难招。很多社交电商因为看不到希望,开始放弃或转行。很多媒体也开始煽风点火,预言社交电商即将灭亡。
但其实社交电商的生命力很强,不会轻易灭亡,只是红利期已过,面临升级迭代。
2016-2017年:社交电商开始蜕变这段时期社交电商进入调整期。调整必然伴随着震荡和阵痛,很多社交电商开始放弃,但部分社交电商选择了坚持。
此阶段社交电商开始重视团队作战,不再是单打独斗。这也是社交电商其发展效率和速度远超过传统企业和电商的重要优势之一。此时的社交电商如果想在社交电商行业顶住竞争压力、站住脚、崛起,必须要组建团队。
品牌型社交电商和平台型社交电商的时代来临了。
团队可以让社交电商更有竞争力,也可以放大你的价值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为你创造被动收入,让你的收入没有天花板。
这段时期社交电商界开始出现了很多“战队”“家族”“联盟”,很多大的团队长也是这时期崛起的。这说明很多社交电商已经意识到单兵作战的势单力薄,明白团队化才是可以放大个人价值、力量、影响力的利器。
2018年、2019年:正规军入场这一时间段内,下沉市场火了,伴随下沉市场活的还有扎根于三四五线的微商从业者人员。
资本看中了这是个新的商业机会,商家看中了平台能帮住卖货,平台看中的不是C端用户,平台看中的是一些小“B”,就是平台的付费会员或者说是大的团队长。
这些大的团队长大多有微商的经历,已经被市场教育的很成熟,尤其是新《电商法》的实施,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她们需要迫切的转型,这批人是个庞大的群体,在平台眼里就是一个大的流量入口。尤其是对社交电商平台而言,谁要是拥有了这批人群,平台的带货能力会蹭蹭的往上走。
这也是各大社交电商平台为何在千方百计的讨好小“B”。在这些小B的内部,他们有明确的分工与粉丝群管理,这些粉丝群是小B的资本,也是小B能够与平台谈条件的底气所在。小B的能量有让平台起死回生之效。
当经济下行压力开始逐渐增大的时候,去库存成为当下诸多行业的必然选择。然而,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今天,再去用传统的电商模式进行去库存势必无法真正奏效。
在这个时候,找到传统电商模式之外的全新去库存方式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新零售的风靡开始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了这一领域,并且开始有人试图用新零售的方式来进行去库存的尝试。
当前,随着行业走向成熟,一方面,会员制电商的分销模式类似传销,有极大的政策风险,平台将向合规化转型,降低分销层级,专注带货能力将是关键。
拥有分销意愿及能力的人群数量是有限的,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员制社交电商平台对这类人群的渗透达到较高的水平之后,平台裂变的能力将逐渐走向枯竭。
通过提升供应链与中后端服务能力,以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及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用户消费,将成为社交电商平台的发展重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