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热之下,关于行业与产品的冷思考
发布于 2023-10-15 01:51
在ZAO热的背后,本文思考了两个问题:行业发展需迎来新方向,新的现象级产品的要求正在改变。
现在,我们越来越少见现象级的APP的出现,沉寂的行业需要一点涟漪才能重拾人们对于这个行业的关注。
好在ZAO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让沉寂的朋友圈变得活跃起来。各种经典电影桥段里的主角被换成了自己的样貌,除了能过一把当演员的瘾之外,同样可以与自己喜欢的明星同台飙戏。
或许,正是因为ZAO的这种新奇且容易上手,所以,我们看到在很短的时间内ZAO便在朋友圈刷屏。
然而,正如每一个现象级的产品都如同昙花一现般短暂一样,ZAO同样经历了这样一种从高潮跌落到低谷的过程。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惊慌逃离,ZAO的经历告诉我们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培育,当下的用户已经相当成熟,以新奇的方式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引爆,但是若想走得长远,或许还是依然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
尽管ZAO的热度已经减退,很多人出于隐私、版权等问题开始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放开手脚去玩。
但是,透过ZAO的火爆与沉寂,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当下行业发展的脉搏,从而可以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找到借鉴,从而减少试错的成本和风险。
在互联网的红利不再的大背景下,以ZAO为样板,我们可以找到更加贴合当下实际的发展道路。
ZAO热之下,透射出行业的嬗变有关ZAO的一冷一热,其实更多地折射出来的是行业已然发生的深刻变化。透过ZAO,我们更加应该思考的是造就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这对于日渐冷清的互联网市场来讲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复盘。尽管很多人将ZAO的迅速冷却归结到这款应用本身,但是,我们或许应该在这款应用之外找到更多行业的原因,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借鉴。
互联网的深度洗礼已让用户足够成熟。
经历了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深度洗礼之后,用户对于新的产品和应用开始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并不会像以往那样一味地盲目跟风。这就是ZAO被质疑有版权和隐私问题之后迅速冷却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另外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用户对于新的产品其实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他们不再关注产品本身的新奇,而是开始更多地关注新的产品和服务究竟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
联想到此前Costco中国首家店开幕时疯狂抢购的盛况,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当下的用户并不仅仅只是依靠新奇的概念和噱头就可以获取到,相对于概念和噱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或者是实惠。
在新零售、新金融等概念日渐风靡的时刻,我们或许应该从ZAO的一热一冷之间感受到行业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抛弃仅仅只是依靠概念、依靠噱头来运作的固有思维和观念,真正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互联网式的怪圈,真正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与用户并行的轨道里。
新技术与产品的结合应当更加关注对行业的深度改变。
不可否认的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对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所有行业产生深入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同样看到了诸多以这些新技术为突破口的新应用的出现,通过新技术去改变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所有行业依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透过ZAO,我们看到的是仅仅只是将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看成是一个噱头,而不去思考是否能够深度改变行业,是否能够真正优化用户体验,所谓的新技术应用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当新技术的应用遭遇以隐私、版权为代表的诸多问题的时候,便会遭遇困境和风险。
因此,在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未然成分的时刻,我们更加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借助新技术去对行业进行深度的改变。只有关注新技术对于行业的深度改变,只有用新技术去破解行业当中那些互联网技术无法解决的痛点和难题,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具备新技术应该具备的特质,而不是又陷入到了互联网的困境里。
当行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我们需要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闭环。
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落幕已成定局,行业的发展正在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全新阶段。无论是头部的巨头,还是中小型的创业者们都在将关注的焦点更多地聚焦在了新的目标对象上。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找到消费互联网之外的全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闭环。在这一点上,ZAO显然依然在延续流量的思维和套路。
很多人之所以会质疑ZAO,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担心ZAO是通过换脸来获得用户的脸部数据,从而应用到其他的方面。可能有人会说,ZAO的这种商业模式其实是有自己的先进之处的。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其实ZAO的这种商业模式依然是建立在足够庞大的流量基础上,只有庞大的流量,才能给它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
对于已然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的人们来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摒弃这种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更多地从新技术本身去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闭环。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新技术对于传统行业的深度改造带来的新的盈利点和商业机会,而不是一味地去延续互联网式的流量思维。
当ZAO的一热一冷开始闪现,其实,更多地折射出来的是当下行业正在或者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看待ZAO的方式不应该仅仅只是简单地从一款应用的角度来看,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在这个背后投射出来的行业发展新动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ZAO身上获得新的经验和教训,而不是仅仅只是将思考的维度停留在ZAO本身。
ZAO热之后,新的现象级产品在哪?尽管ZAO的火爆和冷却异常迅速,但是,我们可以透过它找到新的发展机会。结合当下行业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同样可以遵循同样的脉络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从而打造出新的可以持续发展的现象级产品。那么,新的现象级产品究竟在哪呢?
以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切入点,新的现象级产品在新技术身上。
其实,ZAO是新技术应用的最初级的状态,它仅仅只是将3D技术简单地应用到了换脸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可以将新技术深度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身上或许可以获得更加颠覆性的改变,从而可以创造出新的现象级的产品。
同ZAO不同的是,未来的现象级的产品将不会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应用上,而是更加关注深度应用上,通过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去改变行业本身,去给用户带来体验上的彻底改变,从而让用户真正从内心上接受新产品,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以新技术的应用为切入点,我们将会看到新的以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为代表的新的现象级的产品出现。
除了简单的娱乐、社交之外,这些现象级的产品将会更多地出现在零售、金融等产业端,最终以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为切入点更加深度地去改变零售、金融行业,真正让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仅仅只是停留在概念和噱头上。
通过这些现象级的应用,我们得到的并不仅仅只是短暂的欢愉,而是更多行业的深度改变带来的反哺。
用户不再是“鱼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帝”,新的现象级产品在用户身上。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一直都在提倡所谓的用户至上和用户第一的思想,但是,真正将这种思想应用到实际行业当中的少之又少。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扮演的是“鱼肉”的角色,无论是信息的贩卖,还是收割韭菜,其实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被动的角色。
ZAO的火爆和迅速冷却告诉我们,我们依然没有把用户看成是“上帝”,而是看成是一个“鱼肉”的角色。因此,我们做出来的产品便会出现了隐私、版权等方面的问题。尽管在短时间内,我们可以通过运营和营销的方式让这款产品短时间内火爆起来,但是,从长远来看,一旦用户不再对这款产品热衷,抑或是用户不再被营销和运营所迷惑,所谓的火爆便会开始迅速冷却。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现象级的产品一定在真正将用户看成是“中心”和“上帝”的新产品上。只有对用户真正敬畏,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让产品被用户买单,而不是仅仅只是依靠运营和营销驱动,变成一个被情绪和资本驱动的存在。
互联网式的套路风光不再,新的现象级产品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上。
尽管ZAO应用了3D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看似新颖的技术,但是,从本质上来看,ZAO依然没有跳出互联网式的发展套路。因此,ZAO的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够让经历了互联网洗礼的用户持续接受。
由此,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现象级产品必然是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上,通过新技术去深度改变行业本身,进而给用户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让用户买单,实现完整的商业模式闭环。摒弃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思维,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产品才不会陷入到互联网式的怪圈里。
基于这种逻辑,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现象级产品必然建构在新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以新的商业模式为支撑,我们才能真正跳出互联网式的思维,这样的产品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而不是像ZAO这样转瞬即逝,经不起任何的推敲和考验。
当ZAO经历了从狂热到冷却的过山车式的险象环生的旅程,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更加客观理性的状态来看待它,从而找到造就这一切的内在原因。在ZAO热之下,我们更加需要冷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未来现象级产品的方向所在,真正让ZAO热不再是“燥”热,而是“造”热。
#专栏作家#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媒体人,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多年,长期关注行业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