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这些年,我一直在求变
发布于 2023-10-15 01:51
一直能够做好的,就是不断向前,不断进步。
2017年,在互联网行业既无人脉、又无资源,就开始琢磨:“如何让同行能够感知到我?”,吸引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对方感兴趣的东西”,我能向同行分享的就是我学到的、做到的知识,于是写行业文章的生涯就开始了。
写的文章最开始是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然后给各个前辈老师的大号投稿,要非常感谢张亮老师,他采纳了数篇文章发在了他的号,那几篇文章为我的公众号带来了第一批行业用户,也给了我继续下的信心。
后来就从获客到留存的方法论都非常仔细详细的写了一遍,开始获得了行业机构号的转载,我开始在想“是不是可以主动在垂类平台投稿了?”,于是开始了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投稿生涯。
2017年,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发表了14篇文章,2018年发表了10篇文章,2019年发表了4篇文章,总计发表28篇,实际投稿40篇,通过率70%。以我自己的投稿经验来看,人人平台审稿要求大概是这样的:
内容与平台的定位是否相符,不符则不通过。内容的深度是否符合平台的调性要求,不符则不通过。内容是否与平台已有内容相似或者重复,不符则不通过。内容是否涉嫌抄袭、洗稿,不符则不通过。内容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人文道德,不符则不通过。内容是否蓄意攻击品牌主,是否会对品牌名誉造成影响,不符则不通过。写稿的朋友们,你们看我的观察跟你们被拒的原因一不一样?
截至今天,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发表的文章总阅读量28.7万,平均每篇约1.1万的阅读量,在这每一个阅读文章的读者中,我遇到了一个副业上的合作伙伴-Mike。
Mike是一个资源型的生意人,在18年的时候,他拿下了一个世界500公司的社群代运营项目,于是开始在网上搜索阅读社群相关的文章,直到他读到我的这篇“做社群前必看的六个思考,学会就能运营好”
他告诉我,“我看了市面上非常多的社群运营的文章,你这篇是真真正正写到点子上了。”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后续会再有什么交集,我们一番交流后,知道他与品牌主的谈判进行到了关键阶段,他要给品牌主讲明白“接下来社群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于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是在微信上跟他讨论各种相关问题,他与国内还有12小时的时差,每次都是相互留言,那段儿时间早上起来基本都能看到Mike的留言,我隐约着觉着“他是一个非常nice的伙伴”。
最终在今年的年初,他顺利拿下了品牌主的社群运营项目,他告诉我准备组建团队,一起做这个项目,期初我并没有留意,因为毕竟他在国外,我在国内。
后来他回到国内处理事情,我们见了一面,比较快的达成了一致,互相对对方有合作的兴趣。
不久,就正式开始合作了,于是我的副业就开始了。
在合作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改变非常多,不仅仅是一份副业带来的收益上的改变。
对于我来说,最受用的是一个处理问题的观念:“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找到专业的人都能解决。”
英文不好,可以找英文非常好的客户经理;对行业不了解,可以找专业人士详细讲解;客户不懂还瞎决策,不着急,客户踩完坑自然就不瞎指挥了。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是你没找到对的人和对的方法。
还有一个改变点是“思维开始站在老板大家角度考虑问题了”。
对于项目负责人或者公司老板来说,遇到问题不能逃避,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看人看错了,就要及时的终止合约,换下一个合适的人;看项目看的太片面,就虚心请教行业前辈,不要端着架子,不懂装懂;要清楚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优势,不要强行让团队做不擅长的事情。还有非常多的小的改变,跟着一个优秀的人做事,接触到的项目资源,看到的眼界,交流到的人群都是不一样了。我必须得承认是因为写文章才让自己获得了别人的初步认可,没有文章,就不会有交流的机会,更不会有机会合作,自己可能也不会觉得获得了非常多的成长。
我是一个不断求变的人,不敢安于现状,写文章也是对行业的一种探路,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就是行业路上的指路灯塔,不断跟随着行业改变,感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给予的舞台,让自己的文章能发出声音,能吸引到非常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9周年之际,祝福平台长长久久,业绩长虹,祝福互联网行业没有寒冬,一起共度更多时光。
最后想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赠言:
“你们距离百年老店还有91年噢,要加油呀!一起继续为行业赋能!”
点击进入九周年会场,快来生成你的专属卡片,你的成长,由我们记录:http://zt.woshipm.com/9years/index.html
#专栏作家#Eric|王亮,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新产品新科技,用产品思维抒写互联网运营的细节和本质。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