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公共交通转型的起点
发布于 2023-10-15 01:53
B端、C端和G 端只有找到各方利益诉求,合作共赢,才会吃掉公交出行这块庞大的蛋糕。
据报道,12月27日17时开始,杭州市民只要在支付宝内领取“杭州地铁乘车码”,就可以在全部72个地铁站扫支付宝二维码入闸乘车,无需购买实体票。这标志着移动支付完全渗入衣食住行的“行”领域,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互联网科技时代的进步。
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上的最后一片蓝海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每天约有2.5亿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国公共交通年完成客运量超过900亿人次。以北京地铁为例,目前日均客运量1000万成为常态。如此庞大的人流量,高频,小额度,是移动支付生长的天然沃土。据行业估算,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达到3亿笔,也就是说,公共交通一周的体量就超过一个双11的支付总量。这么大的场景,可以说,谁拿下,谁就占据了出行业的新高点。
放眼当下,从商铺、超市、住宿、小摊贩到外卖,移动支付战争早已进入人们的衣食住三个环节,而“行”却由于种种利益关系,B端、C端和G端步履维艰。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国的公交管理体制的根源,地域性特征明显,占山为王。公交、地铁一直以来都是国有性质,带有公益性,公交出行这个传统的行业,有着自身的游戏规则、服务模式和利益格局。一卡通子公司掌握了大量的传统公交卡和现金支付,其中的利益关系可见一斑,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是其中的最大难点。传统公司转型十分困难,所以导致绝大部分公交场景还没有被移动支付渗透。
其二,技术的滞后性。公交地铁场景最大的挑战是网络的稳定性很差,有时候连信号都没有。手机NFC支付技术,用户门槛高,设备兼容性差等问题,导致无法大量普及。
B端、C端和G 端只有找到各方利益诉求,合作共赢,才会吃掉公交出行这块庞大的蛋糕。针对B端,解决经营效率和商业模式;针对C端,解决支付便利,信息化服务;针对G端,推动政府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建设。
公共交通,技术革新是重中之重就目前来说,基于公交出行的移动支付主要经历了两类模式的创新:
模式一:手机NFC模式以前采用的移动支付手段基本都是NFC支付,即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它是一种通过手机等手持设备完成的支付方式,一般在现场使用NFC射频通道实现与POS收款机或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本地通讯。但NFC技术并不支持所有手机,所以它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
模式二:双离线技术这个技术是在2016年初,由支付宝开发出来的。可实现乘客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像交通卡一样快速完成扫码上车,待到了网络环境下,系统会自动结算。支付宝实现的支付速度也提升到了只用0.3秒即可完成;同样微信也研发出这项技术,即便手机和闸机均无信号,也可轻松完成刷卡。“这项技术在互联网的快节奏下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实现商业化确实遇到了很多挑战。”支付宝方面人士坦言,“比如二维码信息承载能力有限,编码的信息越多,识别率和解码效率越差,因此信息编码需要尽可能紧凑,同时算法安全强度不能降低。因此,综合下来,技术团队最终采用了ECC的两级非对称算法在信息长度和识别效果上达到一定的平衡等。”
可以说,双离线的技术是公交移动支付的一次伟大的革新。基于此,市面上出现了常见的三种支付方式:
方式一:APP软件支付方式
这一类方式,首先,要下载电子客票APP软件(一般有Android和iOS两个版本);其次,下载好了以后,注册登录;再次,上车前,调出电子客票,扫描,完成上车。APP方式,可以提前购票,预订车位,有时候还有优惠折扣。
方式二:银联支付
说到支付,肯定少不了老资格的银联。目前,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和银联IC卡闪付等,都运用到了公交支付上面。
方式三:乘车码方式
这类方式,乘客上车前打开支付宝APP,在首页点击“更多”,然后选择“城市服务”菜单,系统默认你所在城市。点击“交通”菜单,选择“乘车码”,点击进入,界面出现个二维码,然后把显示的二维码放在公交的扫码机扫码位置,听到“谢谢”提示音后,就可完成扫码支付。27日杭州的移动扫码方式,就是采用了这个。这是目前最新颖的模式,值得尝试。
公共交通移动支付时代到来,具有跨时代意义移动支付,包括银联闪付、支付宝、微信等多种支付手段。它的出现,具有很多的现实意义:
首先,无现金营收增加,节约人工运营成本,减少假币残币;其次,颠覆了传统乘坐公交需要准备零钱的麻烦;再次,选择多样性。目前的全支付POS机不但支持原来传统的IC卡和市民卡功能,方便中老年人,而且还支持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和银联云闪付等新型乘车方式。最后,现在很多的移动支付POS机自带GPS定位,该功能可以对每条线路每个站进行客流分析,公交集团可以进行实时联动调度车辆,然后对各条线路进行合理优化,进一步缓解了城市拥堵现象,为打造智慧交通提供数据支撑,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市民绿色出行的积极性和舒适感。公共交通的未来,品牌、连接与融合未来公共交通的发展,势必走向品牌、连接和融合,移动支付只是其中的起点。前面我说过公交、地铁公司的顾虑,他们害怕中间平台方(支付宝、微信和银联闪付)的进入,因为他们的进入会直接与公交、地铁公司抢流量,抢用户,无异于引狼入室。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也意识到了只有和谐共赢才能打入公交、地铁公司,所以他们研发出了乘车码的技术模式。平台只是个工具,真实的用户还是在公交、地铁公司手里,比如:绑定电子卡,而电子卡就是公交、地铁公司发行的。相信未来会有一个平台,专门为公交和地铁公司提供品牌支持,维护他们的真实利益,只有切实地助力公交、地铁公司发展,给他们服务和赋能,才能真正推动变革。其次是连接,移动支付就是个连接器,通过这个连接器,把乘客、公交集团和政府连接起来。最后是融合,未来政府对城市交通的治理是基于数据化的治理,数据化使得公交、地铁集团的运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为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打通了“行”,也许真的能实现让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在一部手机上全搞定的美好蓝图。说不定在未来,也可以实现人脸刷卡,防范犯罪人士等等,这真是个妙不可言的时代。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