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 | 大量阅读成绩会好吗?亲子阅读的困惑
发布于 2021-09-01 05:41
儿童阅读的困惑
亲子阅读在孩子成长中有哪些“看不见”的价值?
怎样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更有效?
给孩子选书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孩子选的书跟大人选书标准差距大,怎么办?
孩子作业多、学业重,怎么安排阅读时间?
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帮助吗?
阅读的力量
作者:(美)斯蒂芬 克拉生
如果有大量的亲子阅读就一定会学习成绩好,这可能是一个幻想。
有大量阅读的孩子,并不代表在学业上(至少在小学阶段)的成绩一定会拔尖。而且阅读有时候还会让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不愿意去合作,他会觉读书这件事情很好玩,为什么要去做题或者干别的呢?
但是,有些学习和考试是在完成一种技巧,而且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这种技巧,在这个时候,有些孩子可能会选择去迎合这样的技巧和体系。
不要过早教小孩一些技巧,过早掌握这种技巧,有时候会蒙蔽他本身非常淳朴的心和他本来可以感受世界的能力。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考试的机器,实际上某种程度也丢失了某一部分东西,让他失去了某方面创造力。孰轻孰重,是家长需要去考虑的事情。孩子摸索出来的东西对他的一生十分受用,而且他摸索出来的时候,他会有选择我用这个技巧还是不用这个技巧。
大量的阅读,也许在小学阶段表现不出来,但是在中学、大学,尤其如果将来还有机会出国深造的时候,阅读好的孩子跟阅读差的孩子,差距会非常大。真正走到最后,在学业的最终竞争的时候,阅读多的孩子会强盛很多。所以要不要在小学的时候就争一日之短长,也是家长需要去想的问题。
但是如果你想要争未来的一个战略方向,阅读一定是对未来的整体的智力,包括学业的发展是最有效、最有用的。”

绘本的价值
绘本是让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阅读里面哪些是“看不见”的东西?这些“看不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价值是什么?
了不起的创作者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能够“被看见”,阅读也一样,阅读里也有“看不见”的东西。就像小孩子看电影、听故事,闹腾闹腾就开心了,这个结果我们看得见,但开心闹腾的过程实现了什么事情,我们可能不知道。有可能是跟自己内心的经历连接在一起了,他很感动;也可能是突然升起了一种同情和正义感,这些是看不见的。
脑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件事情,就是大量的脑回路和神经元之间做了更高的连接。其实孩子在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就逐渐地在建立这样的脑回路,建立起关于信息、情感和感受等各种各样东西间的联通。如果没有做这样一种联通,以后想要开始的话,机会就少很多,这个也算是看不见的东西。
还有心理学家说,孩子阅读童话主要是在寻找人生的意义,比如有的孩子会在某个阶段特别喜欢某个童话,其实他是在这个童话里找到了某种镜像,或者某种他特别渴求的东西,也是他的一种意义。寻找意义和突然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的感悟等,也是看不见的。
所以亲子阅读,能完成这么一系列“看不见”的东西。

亲子互动阅读
其实每个孩子都爱阅读,但是成人跟孩子的互动,有时候好像还是会出一些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
三个字“读就好”。因为当你不断地在读、不断地在享受跟孩子阅读的过程时,你自己也在提升。小孩子会让你成为专家,会告诉你故事到底怎么样,会帮助你发现书中很妙的地方。
其实“读就好”是一个基本点,如果还要再说更多技巧的话,比如选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书,才能读得好玩;随时随地读,为各种的情况准备各样的书;带孩子去参加阅读俱乐部,和一波孩子一起(孩子会很受感染);听好的故事人讲故事,听好的作家、画家讲故事(见到书里的人出来,让他们产生连接,孩子会从中收到很多东西,会知道书跟他人生之间的观点。)。
最后就是无招胜有招。如果你特别喜欢图画书或童书,甚至有时候跟孩子抢书看,会真正地感染到孩子。亲子阅读,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传递对阅读的热爱,传递对作品本身的热爱。而且,在跟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把我们自己的技巧和方法,不知不觉地传给孩子。

在阅读中思考
家长有时候经常会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总要读这本书?为什么我问的问题,他不愿意回答?......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常常会是:我要来告诉你一些观点,一些讲道理。怎么才能避免把成人的答案或者想法强加给孩子呢?怎么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进行自问的思考呢?
其实亲子阅读是一个合作的过程。用心去感受和孩子一起读书长大的过程,在跟孩子阅读的时候,想告诉孩子的东西并没有很多,而是要学会从孩子的反应和状态里得到启发,共同去探究问题,分享各自感受,少一些说教。
在这个过程中,大人跟孩子是平等的,大人和孩子带着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把它读出来,这个过程很美妙。

怎样给孩子选书
大人以为孩子喜欢的书,他可能不太喜欢,或者以为他完全不会感兴趣的书,却因为什么机缘而喜欢上了,而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很正常。
我们可以做什么?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带着孩子读书,更像是一个老司机带着一个新手司机上路。
一方面,大人要给孩子一定的示范,大概在某一阶段读某一类的书、不能错过的书、有些哪怕你不喜欢但你应该知道的书,还有一些孩子不一定会主动读,但是也得放着的书,就好像是有些蔬菜,孩子不一定会主动去吃,但是你总得为他准备,你要告诉他营养配比,即使你不喜欢,也可以试着尝试一下,也许哪天就喜欢上了。
成人和一定权威的推荐还是需要的。但是孩子的自由可能是更核心和重要的东西,教会孩子去选择,而不是替代他们选择,这是两个概念。
阅读不是仅仅读书,读包括别人读给你听和自己读,读完之后的反应是阅读,而在这个过程中,选书本身也是阅读。
多给孩子一些示范,告诉他这些书挺好玩的,他或许就喜欢上了;喜欢某书的作者,还有这个作者其他的一些书,我们可以帮他找来;喜欢蟋蟀,就找几本蟋蟀的书;喜欢青蛙或者小狗,也找来。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但是最终由他自己来选择他要读的书。
一方面要在家里多准备一点书,分门别类,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家庭图书馆,还可以大量地利用公共资源,比如图书馆,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书店。遇到好玩的喜欢的,读给孩子听,就是选书的过程。孩子喜欢的也可以买回家重新享受,带孩子选书也是慢慢培养他选择的能力。阅读要有一个库,这个库可以是图书馆、书店,也可以是家里的小书房。

阅读习惯培养
孩子听大人读书和孩子自己读书这两件事情都非常重要,孩子不是必须得大人读给他听,大概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帮助他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了。
在家里,有一个时间段,关掉手机,调一下灯光,门上挂着“阅读时间、请勿打扰”(10-15min)。孩子不识字,也没关系,只要坐在那里,高高兴兴地看一段时间,第二天继续,孩子很喜欢特别安静地跟家人一起看书,哪怕看看书上的画。
渐渐地养成自己去找书、自己主动去看书的习惯,对孩子的终生都非常有帮助,而且有实验证明对孩子学习第二语言也非常有帮助。
但是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拿起书自己读,家长还是要坚持为孩子大声读书,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当你给孩子读的书越多,孩子越有可能拿起书自己来看,他独立阅读的时间会越多。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多读点书,那你也多读书给他听,这是其中之一。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你会发现你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是特别容易,孩子越大越不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建立了一种频道,一个跟孩子沟通的特殊频道。一起读,一起在经历,一起变成我们共同的回忆。借助这样的回忆,看世界、看你身边的人、看我们曾经发生的事情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获得很多相似的观点,或者至少是相似的基础,你会发现这样会比较容易沟通。

阅读时间
上学后,课业重了,每天要写作业,还要催着完成其他任务,到最后只能舍弃亲子阅读的时间?
很多家长困惑于时间的安排,最终可能就会舍弃掉这样一个可以跟孩子建立各种密码连接的好方式。
时间是永远的一个难题。但是,有一点需要坚持——小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应该是家长根据自我实际情况说了算。
当你的时间比较少的时候,不能读起来没完没了,到了睡觉的时间,必须得睡觉。如果没读完,顺延一点时间可以,超过之后就不能再读了。规则还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习惯了,就不会再提这种要求了。
总得来说,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一定会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比如我们总说没有时间,但是,永远有时间吃饭、睡觉,因为你不做就没法过日子。

阅读的意义
大量阅读的孩子,在心智和视野上,会强于没有大量阅读的孩子。很多人错误地以为阅读主要对语文有帮助。其实阅读对一切学科都有帮助,阅读最有帮助的首先是数学,阅读会让你有逻辑、有判断,数学是需要逻辑推理的。
对于个体来说,不宜花太多的时间,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幼儿每次5到10分钟或者渐渐延长到15分钟。一般来说四岁之前,每天同一次的阅读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四岁之前的幼儿,一次持续阅读的时间不宜太长,自由玩乐和运动对他们也很重要。)
在早期的教育里面,重要的是建立这种脑回路,不是去记下多少东西、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建立这样的感应机制。这种机制最终是要让他自己凭借他的身体、他的眼界、他的趣味自己去走的。
所以,保持一个基本的量,但不要过量的阅读,不良的阅读也会导致孩子今后产生阅读障碍,所以,阅读也不是越多越好。
【本文内容摘录于儿童阅读推广人、作家、翻译家阿甲老师的访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