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哲学的孩子,到底有多吃亏?

发布于 2021-09-01 09:00


和家长们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们常挂嘴边、最焦虑的是:自家孩子不开窍

因为,开窍的孩子,在学习上像开了挂似的,学什么都厉害。

就拿暑假老师布置的“厉害的妈妈”为题的作文来说——

身边好多孩子都会罗列一翻,妈妈会做饭、妈妈照顾生病的我、妈妈是我的女超人……

看开窍的孩子,作文那叫一个精彩,直接将话题延伸到“感恩”的主题,想得比别的孩子深了一层!

在竞争这么强烈的时代,这思考角度的差异,很可能就是二本和清华的距离

但开窍,还真不是念叨几句、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咱们家长长期帮助孩子做思维训练

最快、影响最深远的方法就是,国内家长很容易不当回事的哲学学习

著名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修·李普曼博士,就做过实验,结果表明:

提前接受哲学教育的孩子,比起未参与的对照儿童,在认知上超前27个月,思维能力有很明显的提升。 

因为,学好哲学的孩子,他在想问题时,就很容易把同类事物拉在一起,自动深入延伸思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知识体系会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完整。

其实近年,国家也有意在引导孩子学习哲学:中小学建议阅读书目中,就加入不少哲学书目

但哲学深奥,咱们见了都喊头疼、压根不想碰,更别提孩子。

这次,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看读小库出品的这套,稳居豆瓣高分榜书单的《少儿哲学丛书》(共6册),没想到大有所获,刚看完就来安利啦! 


NO.1内容硬核、丰富到广受赞誉

从世界各地收录改编来400多个好故事、好句子,内容硬核到广受各领域牛人赞誉

李焕英扮演者贾玲,直言自己集导演、演员、主持人于一身的成就,得益于当中《青蛙来了》
*通过聋子青蛙上山的故事,道出既要倾听别人意见,又要忠于自己的道理。


主题丰富(比如爱、幸福、学习等等),你或孩子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在当中找到答案:

解决婆媳关系的《母亲的心》、学交朋友的《交不到朋友的孔雀》、辨别真假的《三层筛子》……

哲学嘛,还是得引导我们解决生活的事儿。

No.2故事简短,配备辅助板块,好读易消化

每个故事都短小精悍,短则200多字,长也不过1000字,一口气连看好几个都不费劲,好消化、读不厌

配备【哲思小课堂】等辅助板块,简单几句点拨孩子,短短一个故事,学到的东西无穷无尽

No.3插画美到沉沦,一点也不想离开

一张张浓墨重彩的插画映入眼底,风格各异,童趣的、现代的、搞怪的……有趣到压根挪不开眼,还能帮孩子提升点艺术气息。

喏,趁离开学还有半个月,赶紧给孩子安排上,早点开完窍,成绩蹭蹭升不就水到渠成吗?

前面也说了,孩子学哲学,学的是思维模式:一种可以运用到任何学科、任何处事的思维。

《少年哲学丛书》6册,分为3本哲理寓言、1本哲理故事、1本箴言集、1本希腊神话,给孩子构建感知力、思辨力、思考力三大哲学纬度。


感知力,主要包括自我、他人、环境三方面的感知,而这正是3本哲理寓言,共157个寓言故事跟孩子一起探讨的问题

懂教孩子的父母,一定会把尊重孩子自我需求,放在首位

孩子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会主动追求。像一直被逼着学习,即便成绩好,以后也不会想努力生活,得不偿失。

这本,就收录了世界各地各类简短的寓言、童话、神话等等,帮助孩子探索内心,克服成长中的许多困惑。

比如考试成绩不佳焦虑了,就看看《牛居于岛》这篇:

一头牛,因过分担心自己明天吃不到草而焦虑,最后变得瘦骨嶙峋,启发孩子调整心态:只有将压力忧虑形成动力了,下次才可能进步

用《蜈蚣的故事》教孩子自省,以《偷斧贼》让孩子放下偏见……关于爱、学问、分享、希望、欲望、善良等等关乎孩子乃至我们一生的主题,都化成简短故事,启发自身。

近几年不断滋生的校园暴力,正是这册《跌进井里的学者》产生的原因。

书里收录的都是“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或正面讲述相处中的团结互助、尊重友爱,或用自私自利等故事反面警醒,教孩子正确和他人相处

《马和驴》中,以马不肯帮助驴运货,最后重担全落在自己身上,讽刺马无情,来警醒孩子要学会互助

《交不到朋友的孔雀》,则以小故事引孩子联想“既然你指责别人不靠近自己,你可曾想过自己先走近别人”,直接启发孩子处世哲学

一个个趣味故事中,让孩子与同学相处有道,咱们家长也能放心些,放到他整个成长历程,不也是走得长远的立身之道吗?

光今年,世界便灾情不断,洪旱、台风、疫情……一次次可都是大自然的警告。

这册书从标题“死神”就已经达到警醒作用:如果咱们再不保护环境,最后只会走向毁灭。内容则收录贯穿古今的寓言、神话和哲理故事,让孩子深刻反省这个问题。

开篇以《蜂鸟的责任》,直接告诉孩子,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应该效仿蜂鸟,去守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蜂鸟,你疯了吗?你以为仅凭那几滴水就能扑灭大火?”
“没关系,”蜂鸟答道,“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再利用人与各类环境、各种生物之间的故事,让孩子明白爱护环境,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



无论哪种好品质,归宿都会落到“爱”上面,爱自己、爱他人、爱万物,这才是孩子乃至每个人最难能可贵的秉性。 

思考高度会决定人生高度。

你有没有意识过,孩子天生就有敏锐思考力——
 
什么是学校?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上学有什么用?水是什么形状的、风会什么有大有小 

但咱们一般会以自己的认知,胡乱敷衍过去,这才渐渐湮灭掉孩子的思考能力,不加思索按我们的要求来成长。 

这册《把问题提出来》,便是通过苏爷爷讲述的64个精彩故事,提出一个个奇妙问题,让孩子重拾可贵的思考力

《脆弱的生命》中,提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这不也是我小时候追着爸妈问的问题?

在探究中,也许不能马上解答孩子的疑虑,但能悄然埋下一颗种子。将来有一天,他迷茫时,能想起这个故事,想到手心的蝴蝶,得到解脱,这就够了。

送小伙伴礼物时,疑惑“什么样的礼物才算真正的礼物”?遇到不同时,问“什么是尊重”……

次次提问,每一次用心的解答,都会引导孩子形成思考,想得越深走得越远,将来面临抉择,更容易做出正确决定

这本《命运的囚徒》,主要节选了28则基于思辨力的希腊神话故事,涵盖榜样和爱两大主题,让孩子一边学神话文化,一边提升辩证能力,看事更全面点

希腊神话典型《那耳喀索斯的自恋》,讲述那耳喀索斯爱上自己水中倒影,最后憔悴死去。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要爱自己,忠于自己,又同时警示他们过犹不及:过分迷恋自己,也会变得自私自利,于人于己都不利。

而且,每个故事最后还会附上文学扩展,和当下的电影、经典文学联系起来,构成整体思维,看见眼前事,很容易触类旁通,联想出一系列知识点。 
《皮拉摩斯与提斯柏》中,就从悲观信息扩展到热门电影《泰坦尼克号》、《爱情故事》;《木马特洛伊》故事中“不和的苹果”,在迪士尼电影《睡美人》也有这个因素。

一个问题,两个角度甚至多个角度延展来看待,这样慢慢积累,孩子的思辨能力也会渐渐形成,将来看问题不容易钻牛角尖,更全面点。

这册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各大哲学名著的经典格言警句,关于爱、勇气、科学等等亘古的话题,随意拿来一句,放进作文里,都是高分亮点呀!

像这全国I卷,“热爱劳动”的主题,要是在当中加上一两句关于苦难的名言,格局瞬间就大了。


这套书的作者是米歇尔·皮克马尔,创作过100多本儿童书籍,几乎法国每个课室都会放上他的作品
*图上老人是作者:米歇尔·皮克马尔

流传到国内市场,生动有趣的故事,也颇受孩子们喜爱,屡获国内童书各大奖项。 

如果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童书,买这作家的,准没错。 

当过教师、图书馆“知心爷爷”,让他更懂怎样讲故事,什么样的书能让孩子更喜欢、愿意听。

看这套《少儿哲学丛书》,每个故事就特别简短,少则200字不到,多也不过千字,采用故事+解说的方式,孩子读来不费劲。

短的,咱就让孩子自个儿读,花个3分钟就能看完,比刷个抖音,看看朋友圈都不费劲,读起来一点压力没有,孩子更愿意读。

长的,咱就当睡前故事讲给孩子听,讲着讲着,自己指不定也多了些感悟来。

像最近给孩子讲这篇《世界末日》,兔子没有考究就听信谎言,还把它传播出去,造成恐慌。
最近网上的各类热搜风起云涌,真真假假,还真得檫亮眼睛,加以思考判断。

而且,每个故事还会配备【哲思小课堂】板块,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故事内涵。

像日本这个禅寓言,乍一看我自己都没明白为什么首领要向老方丈鞠躬,有了这辅助板块点拨,立马知道:原来首领佩服的是方丈的信念。

一小块,就像一位会教书的老师,稍一点拨立马明白背后含义,学起来更简单、更深入。





书中还处处有贴心的小彩蛋,让孩子看舒服咯,他自然就愿意放下手机,看书!

三本哲思寓言,内页的顶部,都是关键词,想看哪个主题的故事,就看一下这大字,比翻看目录还省时间。

风格多样的插画,搭配上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厌,不知不觉看完大半本,即便没法立马解决当下问题,但日积月累,思维慢慢提升,更上一层楼不就指日可待吗?

一套六册,六种大胆撞色的封面,红橙蓝绿青紫,仿若彩虹一般灿烂,光看封面就会爱上。

全彩环保大豆油墨印刷,让插画和字迹都非常清晰地彰出来;略微泛黄,还带上纹理的纸张,自带亲近感


32开,又轻又小巧,出远门自己读也好,备上一本以便随时给孩子讲,都非常便捷合适,妥妥的全民阅读好书。

现在入手,还赠送知名插画师【法】维克多·胡赛诺特冒险奇书 《回忆之路》,看哲学书累了,就看看冒险书,比打游戏有益多了。

像周国平先生所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那么哲学恰恰是最有用的。 

趁着这马上开学,不妨就送孩子一套有趣、一看就懂的哲学书?轻松锻炼思维、提升思考模式,开学了,把书里学到的运用到学习中,说不定成绩会有意外收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