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吴老|您在他乡还好吗
发布于 2021-09-01 09:46
/ 作者:张鹏 /
吴老,您离开已经100多天了,昨天(8月31日)是您99岁的生日,往年我们都要和您一起过的。您离开后,我才知道,您在我心里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我会不由自主地想您:有时会梦到和您聊天,有时会梦到看您开刀,有时竟然朦朦胧胧地看到您在那微笑。您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和以前一样,就在眼前。特别不能忘的,还有那些瞬间。
病人亲您的手
您回吻病人的脸
您还记得吗,那天去查房,一个老病人在您就要转身离开的时候,亲了一下您的手背。而您,没有任何犹豫,非常自然而亲切的俯下身子,去亲吻病人的脸。那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很震撼。时至今日,只要想到那个情景,我心里依然一阵发颤。
还有一个来自江西的黄疸很重的病人,脸和眼珠子黄得让人不敢直视。您在接诊的时候,靠病人极近,用手翻看他的眼皮,用额头靠着他的额头感受体温。
多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后,我问您怕不怕被感染?您淡定地说:首先,我是医生,病人找我,是来救命的。不但不能嫌弃,还要多给病人亲近感,让病人有安全感。其次,我打过肝炎疫苗,而且一辈子跟肝炎肝癌打交道,身上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体,一般情况不会被感染。手术时手也多次被针扎,后来都没事,说明我身上的抗体足以对抗肝炎病毒。
还有一次,您为一个不到半岁的女婴成功做了手术,小女孩康复出院时,爸爸妈妈抱着她到您办公室,见到您就下跪致谢。您赶紧搀起他们,又顺手把孩子从妈妈手里接过来,随即在小孩子脸上亲了几下,那对年轻的夫妻激动得又是哭又是笑。您用这种传统的、也是老人对小孩最亲密的方式,诠释着医生和病人的终极关系,也表达着成功救治一个小生命后的快乐和幸福!
骂医生乱用药
要他们多负责
只要听说您要查房,年轻医生都会紧张。有一次,查到一个术后病人时,您先看引流袋,又捏引流管,再查病历本,然后低着头沉着脸问管床医生:进量(输入液体、喝水等)多少?出量(引流液、小便等)多少?医生先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您脸色越来越难看,“啪”地把病历合上,严肃地说:“进量出量都不知道,病人的情况都不掌握,你怎么当医生的!”转身又向大家说:“病人来找我们手术,是把命都交给了我们,像这样不负责任,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吗,对得起医生的身份吗?”
亲自给阿姨梳头
告别时泪流满面
2011年初,您的老伴、曾经的初恋吴阿姨生病住院,每天下班后您都会到病房陪她。两个人,一辈子,情投意合,相濡以沫。并没有太多的话语,也就是坐在那,握着手,默默地看一眼,再看一眼。
阿姨住院那段时间,您特别忙,每个星期都有出差和会诊任务。但只要出差回来,除了开刀,一定直奔阿姨的病房。
一天我去家里,阿姨留我吃饭。饭前聊天时,您忽然站起来对阿姨说:“来,我今天给你梳梳头,感谢你照顾我一辈子。”说完很自然地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出差时从酒店带回来的梳子,认真地帮阿姨梳起头来。刚开始,阿姨还很不自在,后来就十分享受,幸福得像绽放的花朵一样,你们俩还是初恋时的那对少年。真遗憾,那天我没带相机,而手机,还没有现在的拍照功能。但那个绝美的景象,如一幅永不褪色的山水,一直那么明媚、那么鲜活。
送别阿姨的时候,您一直不停地用手绢擦眼泪。最后,当工作人员要您钉棺时,您忽然泪流满面。2012年8月5日,阿姨去世一周年,我们一起去龙华烈士陵园祭拜,您落寞地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开……
还要开刀的愿望
另一个世界会实现
2019年下半年,您的身体急转直下,住进医院。
从健康到生病,从特别忙到彻底闲。我知道,您孤独,无聊,也很烦。
去看您,无非是陪您说些无关紧要不咸不淡的闲话,或者陪您看看报纸看看电视,或者讲讲以前的笑话逗您开心。护士们都说我是您的开心果,但我总感觉您提不起劲,特别是一讲到工作就摇头,不再像以前一样决不服输,不再有以前的那种冲锋状态。唯有说到手术,才能让您兴奋起来,滔滔不绝讲上半天。
您说,等我好了,还得去开刀房(手术室),一个外科医生不开刀就没意义了。别看我这么长时间没上过手术了,可我这双手还可以,不会比他们差。
您还说,到明年,福州的孟超肝胆医院新院建成后,我要去开第一刀,我是名誉院长,要给家乡人民再做点事。对了,还得去宜宾,那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年我们在那上学时老百姓对我们多好啊,林徽因还给过我巧克力吃呢。我得去看看李庄同济医院发展得怎么样了,要去那里开开刀。还有徐州,那里有个云龙湖,和我老家云龙乡一样的名字,要去云龙湖那住几天,然后再开几个刀。
您昏迷后,我常趴到您耳边呼喊您,要您赶紧好起来,因为只有好起来才能去开刀。虽然一直没有喊醒您,但您肯定听到了,因为,每每说到开刀,您的眼角都会流下泪水……
我相信,您还要开刀的愿望,在另一个世界一定能实现。
--END--
作者 | 张鹏
图片 | 曹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