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出炉!你都去过吗?

发布于 2021-09-01 09:51

为进一步加大当涂历史文化保护力度
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
保留历史记忆
彰显地域特色
日前
当涂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公布
这些历史建筑将得到有效保护





当涂县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老龙山桥


所在乡镇
当涂县太白镇

所在位置
当涂县龙山桥居委会沿河街

建筑年代
建于清晚期

老龙山桥是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现今仍在使用中。现存建筑原真性高,整体结构未改建。与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时期)关系密切,历史价值突出。老龙山桥也为研究当涂桥梁史以及古代造桥技术提供了实物材料。

乌溪陡门


所在乡镇
当涂县乌溪镇

所在位置
乌溪镇环圩路胜平段

建筑年代
始建明朝万历36年(公元1608年),1978年、1980年、2008年三次扩建。

始建明朝万历36年(公元1608年),时大修官圩,陡门与圩堤同步建设。以块石堆砌,糯米与石灰浇筑,全长30米。1945年,大官圩堤工会对乌溪陡门进行扩建,陡门向南延伸60米,条石结构,石灰和糯米汁砌筑,闸板为木制插板式,门槽两道,中填以土,用人力填挖。陡门建成后,在陡门两侧各建十间门面房,砖木结构。民间传说,大公圩十三个陡门,南京城有十三个城门,乌溪陡门仿效南京中华门。1978年、1980年、2008年三次向外延伸6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两道启闭机闸门。1985年向内河延伸7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乌溪陡门全长220米,为乌溪镇极其重要的水利设施,也是乌溪立镇、营市之重要支撑,在当涂县水利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历史与科学技术价值突出。

福光王氏宗祠


所在乡镇
当涂县黄池镇

所在位置
黄池镇福光村四碾组

建筑年代
建于清代,2017年祠堂重修

王氏宗祠是清代徽派建筑,为传统木结构横梁建筑物。墙体于2017年重修,内部结构保存完好。建筑样式及细部具有一定艺术特色和价值,为研究当涂地区祠堂提供资料。

中社庙


所在乡镇
当涂县黄池镇

所在位置
黄池镇福光村中社组

建筑年代
始建于元朝,1987年后相继在原庙基建庙10间

中社庙传承年代久远,与粟裕、彭冲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大活动相关,具有历史纪念教育意义,综合价值较均衡。

北社庙


所在乡镇
当涂县石桥镇

所在位置
石桥镇济东村北社组

建筑年代
建于清代

北社庙历史从现存石碑铭文来看,其在清代乾隆年间之前就已经名声在外并且香火鼎盛了。其主体建筑至少经历过一次修缮重建,基本大体复原。目前现存最老物件为一块乾隆年间石碑,一棵树龄达到八百年以上的古桑树。较能体现当涂县祠堂建筑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环境价值。

黄居古建筑


所在乡镇
当涂县黄池镇

所在位置
黄池镇上街213号

建筑年代
建于清代

黄居古建筑历史较为久远,建筑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反映了当涂县清代民居类建筑空间布局、材料使用以及建筑手法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西讲院


所在乡镇
当涂县护河镇

所在位置
护河镇兴禾行政村庙前

建筑年代
始建于明代,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前后三进

西讲院面积780平方米,传此院为昭明太子讲学之所,后变为佛寺。院内尚存乾隆57年(公元1792年)“重修西讲院碑记”碑,高2.2 米,宽0.92米,厚0.16米,碑文为楷书,现在此碑风化较为严重,字迹不清。目前西讲院改名为福兴寺,内有佛像数座。在当涂县佛教发展史上占有较高地位,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为研究当涂地区佛寺与碑刻提供资料。

西峰小洛社屋


所在乡镇
当涂县湖阳镇

所在位置
湖阳镇西峰小洛村

建筑年代
始建于清代,1921年重建

西峰小洛社屋现存建筑物原真性较好,曾为抗战时期新四军的活动场所和知青生活场所,具有浓厚的红色教育纪念意义。

祖氏宗祠


所在乡镇
当涂县湖阳镇

所在位置
湖阳镇彰教村祖李自然村

建筑年代
始建于清朝末年

祖氏宗祠清代徽派建筑,有封火墙、小瓦、硬山顶,原为三进,后为二进,前后祠各有 3 间房间,墙体五柱、正厅四柱、天井不存,青石柱础,有圆形和方形。横坊梁有龟等刻记,华庭门口有一对抱鼓石。与本地历史文化名人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特色和价值,为研究当涂地区祠堂提供资料。

藏皇阁


所在乡镇
当涂县塘南镇

所在位置
塘南镇藏皇阁居委会

建筑年代
始建于明洪武八年,2003年镇政府翻新

藏皇阁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原为一亭,乃为纪念汉光武帝刘秀避兵躲避之地而建。2003 年镇政府翻新,因曾有过皇帝躲藏于内,遂名藏皇阁。历史传承脉络清晰,在地方历史文化上有一定影响,在大公圩区域内具有标志性和象征性,群体心理认同感较强。

芮氏宗祠


所在乡镇
当涂县湖阳镇

所在位置
湖阳镇西峰村大芮自然村

建筑年代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951年重建
芮氏宗祠为家族祠堂,祠堂长 22.8 米,宽 9.8 米,共七间,西南—东北走向。大门在西南方,以青石构成,有封火墙。内部柱石为青石,屋内柱子横梁坊为明传统木结构,雕梁画栋,屋顶为木衍条,望砖。内部结构保存相对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特色和价值,能间接反映当涂县民间建筑特点,为研究当涂地区祠堂和木雕提供资料。
凌云塔


所在乡镇
当涂县姑孰镇

所在位置
县城东南凌云山顶

建筑年代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新塔于2010年重修建造

凌云塔和当涂县城北郊的黄山塔、西郊的金柱塔遥遥相对,成鼎足之势,和县城原先的上、下两座浮桥一道,被并称为当涂的"三塔两浮桥"。旧凌云塔为石塔,1911年毁于暴风雨。现在的新塔于2010年重新建造,2011年完工。新塔采用的是明塔建筑风格,七层八角,总高三十余米,钢筋混凝土仿木楼格式。宝塔内有阶梯,可拾级登至顶层;外有回廊,可绕塔行走瞭望。为研究明代古塔建造技术提供了材料,在地方历史文化上有较高影响,在全县具有标志性和象征性,群体心理认同感突出。

当涂县第一批历史建筑以具有一定时代特征和保护价值、承载了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为主。具备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科学技术等价值,是城市发展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历史建筑的确定,对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提高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列入历史建筑名单的建筑,当涂县将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保护管理和宣传工作,设置明显的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范围,强化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措施,让这些历史建筑“留下来”“活下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彰显当涂历史文化底蕴。

· END ·

■8月2日起,市区两条道路全封闭施工!
■关于“安康码”码色变化及处理方式的通告
■万元奖金等你来拿!当涂县“科普生活,拍出精彩”短视频大赛火热来袭

来源:当涂县人民政府发布

审核丨刘成友

马鞍山好广播

FM90.1

欢迎拨打电台热线

6828901   6828901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