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阴阳合同究竟是怎样逃税的?

发布于 2021-09-01 17:50

更多精彩,请上方我们!

根据相关消息报道

今年4月,网上反映某演员涉嫌签订"阴阳合同"、拆分收入获取“天价片酬”、偷逃税等问题,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已予受理。
日前,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已查明此问题,依法对该演员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
其实,"阴阳合同"的现象不仅存在于演艺圈,在房屋买卖、建设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合同上都可能存在这个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阴阳合同?

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以逃避国家税收等为目的;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可以是书面或口头。

本文就“阴阳合同”这一现象,节选了中国知网会计师事务所知识服务平台的《“目标置换效应”下的“阴阳合同”探究》部分精彩内容,供大家学习~

 专 家 观 点
· “目标置换效应”下的“阴阳合同”探究
  作者:周宁
  来源:经济参考报(中央级)

摘 要:

当下,一些影视工作者和企业放弃了艺术的超功利性,一味追逐市场的逐利性,纷纷涉足股市、 楼市,把本该从股市融资(手段)投入影视作品扩大再生产(目的)的资金用于支付天价片酬和房地产开发,把影视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 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文化资本的意识形态管控高度,就文化类上市公司建 立“内容+资本+税收”的监管格局,严查影视类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防范股权质押风险,严控影视地产等“高杠杆”项目,有效引导资本运作,让文艺工作者回归创作本源。

阅读全文

进入中国知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