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新年“flag”不倒活动吗,我们又来啦!
发布于 2021-09-01 21:53
有很多宝妈和我们说,一边要带着孩子,一边要留些时间给自己琴棋书画、提升自己,时间总是感觉不够用。不是孩子的“突发事件”打乱计划,就是身心俱疲,无力再战。
还有很多考研、或是备战各类考试的同学和我们说,deadline在即,要复习的东西很多,可不知从何开始,定下的计划也总是眼高手低,完不成就越是焦虑,越焦虑就越完不成,恶性循环。
图片来源:pixabay
这种Flag常立常倒的困境我们感同身受,作为专业学习心理咨询出身的我们,也很想帮助大家找到出路。
今年冬去春来之时,我们开展了一场名为“说到做到 Flag不倒”的活动,以心理咨询理论为基础,举办了为期6周的小组活动,陪着大家挑战自己的计划,找到完成计划的技巧和心态。
有幸得到大家青睐,我们的7位小组长带领的小组都能满员出发。那么这些勇敢的挑战者们都成功了么?来听听参与活动的朋友们怎么说的吧~
图片来源:freepik
#01
“我对自己的计划更有信心了!”
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心得体验就是,计划不能太虚,否则不能落到实处,因为计划不是计划目标,而是计划行为,现在我对自己的计划就大有信心!
#02
“我把失败的经历都梳理了一遍。”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总是担心不能按时完成,小组长好像看出了我的焦虑,就一点点地引导我,陪着我把之前的失败经验都梳理了一遍。
图片来源:pixabay
#03
“我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经过每周一次的小组线上反馈和讨论,我一遍遍地检视自己在执行计划中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小组长就给我建议,让我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替代现在计划中难以达成的部分。
#04
“我知道计划的意义了。”
经过杨老师和小组长的引导,我渐渐地明白了,计划的表层可能多少带着点盲从性。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只有认清了自己真正的所求,才能将计划的底层逻辑梳理通顺,计划也才能更加顺畅地执行下去。
#05
“我懂得放平心态了。”
每周的小组让我养成了习惯,每次烦了的时候,就想想组员们,想想杨老师和小组长给的鼓励的话,想想我们讨论出来的那些克服不良心态的方法。想着想着就不烦了,计划就继续下去了。
(以上案例均根据参与者的真实反馈进行编辑,抹去具体信息,细节模糊化处理。)
Flag不倒=心态不倒
通过上面组员们的反馈,我们发现Flag不倒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一个可执行的、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计划
一颗包容、自信、积极的心
一群陪伴、支持、扶持的伙伴
......
图片来源:pixabay
而这个秋天,应大家的号召,“Flag”不倒大作战(二)来啦!
我们在之前活动纲要的基础上,做了两个方向的升级:活动饱和度升级+小组长任务升级!
活动饱和度Up
我们对活动的整体长度进行了删减,将原来的6周缩减至3周,增加了新的讲座内容,希望在更集中的时间内压缩内容,充分提高大家的参与度,也能更密集、更效率地助力大家提升自我。
小组长任务Up
我们将重新定义“小组长”为“小助手”,承包了大小群中的答疑解惑、日常监督、心理技巧分享等等任务。把需要每个组员凑时间的线上小组会议碎片化,融入到大家生活中。大家每天用一两个coffee break,看看群里的消息就可以不落队啦!
图片来源:pixabay
活动介绍
参加“Flag”不倒大作战(二),你将会在杨意老师和小助手的陪伴下,制定自己的可行性计划。并在杨意老师、小助手和其他参与者的监督下,打卡自己的计划。在活动的助力营中,你更能与同好们一起探讨,学会制定计划的技巧,提升执行力。
我们的目的不只是陪伴你完成这计划的打卡,更是帮你剖析自己,找到激励自己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可以达成自己的大小目标!
图源/unsplash
活动形式
3周,3场讲座+助力营
讲座:1h,腾讯会议
将由杨意老师主讲,从理论到案例,再到实操,帮大家充分掌握制定和执行计划的技法,告别拖延。
助力营:24/7,微信群
每位参与者会加入到我们活动的微信群中,由小助手带领,打卡自己的计划,分享本周的心得感悟,互相支持,突破障碍。
活动时间线
工作人员介绍
主讲人
将进行3场线上讲座,贯穿整个活动。
杨意
笔名杨麒桢,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牛津硕士,康奈尔博士,哈佛教学医院博士后;私人执业,为青少年成人家庭提供咨询治疗,带团体,督导,授课;兼任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跨文化学生情绪健康中心中国心理教育主任。
在不确定中,人渴望确定,如同在大海中渴望木筏。2021年,即使外界不能给我们更多的确定感,但至少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份可达成目标的确定感。
小助手
小助手们将帮助精修计划,解答各种疑难杂症,分享参与者关心的心理解压小技巧。(以下按名字首字母排序)
杜睿
波士顿学院心理咨询硕士;临床心理从业1年半,在医院带治疗小组。
葛言
生物学士;发展心理学硕士在读;曾担任校级学生组织负责人。
馨天
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咨询硕士;曾参与筹备哥大中国心理论坛;现全职学生心理咨询师。
怡雯
UIUC心理学学士;UT Austin教育心理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是青少年亲子关系和自我认知对学业的影响。
曾峥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学士;范德堡大学心理咨询硕士;曾建立关爱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学生组织。
报名费&报名方式
3. 签署保密协议;
4. 根据小助手提供的付款方式缴付报名费29.9元;
5. 报名成功!
让我们陪你一起,说到做到,Flag不倒!
图文编辑 zz| 海报 费思诗|校对 葛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