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系列素材‖东京残奥会写作视角分析 金句积累 精选时评 人物
发布于 2021-09-02 03:20
高考倒计时277天
背景链接:
第十六届残奥会即将开幕,“We Have Wings(我们拥有翅膀)”的开幕式理念令人感动。世界没有给这些人健全的身躯,却依旧通过体育,为心怀梦想的残疾人运动员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面对肢体的残缺,他们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勇气,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梦想舞台奋勇拼搏。残疾人运动会的召开更体现了社会的包容、善良,只有残疾人的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给予关心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运动健儿才能拥有展翅飞翔的翅膀。生命因热爱而精彩,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希望每一个残奥健儿,都能够尽情享受比赛,在顽强拼搏中展现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东京残奥会如火如荼,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他们就像武侠小说里的英雄,斗志昂扬,一往无前,用激情点燃运动的热血,用呐喊奏响生命的赞歌。
金句积累
01.他们没有双臂,我却看见了翅膀。
02.当唯快不破的轮椅击剑运动凝固成定帧,就变成了雪白、沉静的美丽史诗,幻化成一场轮椅上的舞蹈。
精选时评
金句积累
01.残奥会,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来源:红网
东京奥运会的圣火余晖尚存,残奥会的圣火又翩然而至。8月24日晚,随着圣火的点燃,第16届残奥会在日本东京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第10次派代表团参加夏季残奥会,此前,中国代表团在残奥会的舞台上不断超越自我,以惊艳世人的成绩在连续四届残奥会中占据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双第一。
正如当年中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与奥运会相比,残奥会的历史、规模、形式,乃至理念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奥运会是选出人类巅峰的躯体,那么残奥会则是决出人类巅峰的灵魂。奥运会号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奥运赛场上,来自全世界的运动精英挑战极限,追求近乎完美的表现;而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在这次东京残奥会的舞台上,他们将用不完美的身躯追逐梦想,用拼搏和超越诠释“we have wings”的开幕式理念。
残奥会的举办,为所有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生命活力、彰显运动天赋、平等融入社会提供了契机。据人民网报道,参加东京残奥会的中国选手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有的运动员为了自己的体育梦想坚持了20多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被生活以痛待之,经历过人生的低潮,因爱上一项体育运动而重新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残疾人运动员们冲破身体的局限,挑战所有的不可能:失去双臂的何军权在雅典残奥会上3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惊艳世人的“无臂飞鱼”;出生起就双腿残疾的邹莉娟在轮椅上拿下里约奥运会F34级别的标枪和铅球金牌;遭遇车祸右腿截肢的李豪在东京残奥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他们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用不完美的躯体追逐自己的梦想。
东京奥组委和残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也在开幕式上表示,希望以残奥会为契机,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歧视和壁垒,人人都能轻松生存的共生社会。我们应当用平等的理念、平视的眼光、平和的心态看待残疾人体育,为残奥健儿加油呐喊,通过残奥会这个舞台,感受他们的执着与乐观,向他们致以鲜花和掌声。
02.敢拼敢赢,中国残奥健儿展示“中国力量”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体育强,中国强。8月25日,中国击剑运动员李豪在东京第16届残奥会上为中国残奥体育代表团获得首枚金牌。
逆风前行,中国残奥健儿用别样的精彩演绎永恒的奥林匹克精神。本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437人,其中运动员251人,将参加田径、羽毛球等20个大项、341个小项的角逐,这是我国参加境外残奥会参赛大项最多的一届,也是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实力见证。回眸历史,从1984年盲人姑娘平亚丽、赵继红在第七届夏季残奥会上实现了中国人在奥运会上金牌0的突破开始,我国残奥健儿始终胸怀壮志、逆风前行,用别样的精彩演绎永恒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映照着中国体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顽强拼搏,中国残奥健儿用行动告诉世界“人生不设限,没有什么不可能”。面对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和极限挑战,残奥健儿冲破身体的局限,心怀战胜一切困难的梦想,书写着为祖国争光、为人生奋斗的传奇。在东京残奥会第一个比赛日的争夺中,中国军团发挥出色,一日摘下5金,其中轮椅击剑选手包揽了当日该项目决出的四块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选手李豪在男子佩剑个人A级决赛中,一度以4:8落后,但经过心态和战术上的调整,他最后实现逆转,残奥首秀就摘得金牌。中国体育健儿大力发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用顽强拼搏的行动告诉世界“人生不设限,没有什么不可能”,他们生动地展现了为祖国争光、为奥运增辉、为人生添彩的奋斗志向,展示了奥运赛场上“最美的风景”。
建设体育强国,中国残奥健儿敢拼敢赢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活力和动力。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为我国培养更多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让中国竞技体育健将人才辈出;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扬中国残奥健儿敢拼敢赢的精神,进一步掀起全民健身掀起热潮,特别是要以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让体育健身真正走进每一个家庭,进一步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
我们期待并祝福中国健儿在东京赛场上摘金夺银、传递友谊,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我们坚信,只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强大奋进力量,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03.残奥会不只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对生命的诠释
来源:荆楚网
残奥会激发坚韧不拔、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从事体育竞技,残疾人比健全人的付出要艰苦百倍。训练场上的他们,信念如山,心坚如磐,忍住泪水,挥洒汗水,为了站上人类最高赛场,敢于超越自我,勇于突破极限。赛场上的他们,失去双臂依然可以奔跑,失去双眼依然可以前行,失去双腿依然可以向上……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人与人的竞技,而是人与命运的抗争,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和决心。看到他们这种摔不碎、击不垮的精神,不禁让人充满敬意,得到不断前行的动力。
残奥会展现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早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筹备时,明确要求两个奥运会要“同样举办,同样精彩”,残奥会值得欣赏,运动员积极乐观的态度也同样值得钦佩赞扬。本次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年纪最大的56岁,有的运动员坚持体育训练20多年,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奥林匹克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生动、具象和震撼!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不屈服、不妥协,追求极致,不断向命运挑战,活出光彩照人的人生,激励着、鼓舞着、鞭策着所有人,让我们无论何时都保持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链接阅读:
残奥赛场,见证英雄本色
独腿青年,一杖追风
在28日进行的乒乓球TT7级男单半决赛上,一道红色的身影奔跑扣杀,迅捷如风。很难想象,这是一名拄着拐杖打球的独腿运动员。
26岁的闫硕儿时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右腿的大半部分。因为喜欢乒乓球,他从14岁开始练习,按照当时的比赛分级,他可以坐在轮椅上打球,但随着2010年以后比赛规则的变化,闫硕转为参加站立比赛。
8月28日,闫硕在比赛中发球。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站着打和坐着打差别很大,球的高低弧线感觉不同,对手的实力也强了很多。”闫硕说,“更糟的是我单腿移动慢的劣势时常被对手抓住,成为最大的软肋。”
为了弥补短板,闫硕加强了移动、步法等基本功的练习。“刚开始很吃力,因为拐杖支撑点小,对身体平衡的影响大,导致我在跑动中经常摔倒。”他说,“不过经过十多年的训练,我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拐杖就是我的一条腿。”
刻苦训练换来的是成绩的快速提升。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首次参加残奥会的闫硕就获得了乒乓球TT7级单打铜牌。而本届残奥会上,闫硕的目标只有一个——冲击金牌。
8月28日,闫硕(前)在比赛中发球。当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在半决赛以3:0取胜后,闫硕距离自己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赛场上他用不知疲倦的跑动、势大力沉的扣球掌控全场,每当赢下一球,他都会握拳大吼,霸气十足。运动员特有的“力”与“美”,让他在赛场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强健体魄,培养自信,热爱生命。”闫硕说,“这是体育带给我的最大财富。”
泳池精灵,逆转人生
8月25日,女子200米自由泳S5级决赛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150米过后,英国选手克尼占据领先位置,中国选手张丽紧随其后,最后50米,张丽突然加速,奋起直追。40米,30米,20米……离终点越来越近,张丽一点点拉近与克尼的距离。2分46秒53!张丽几乎是在触壁的同时逆转夺冠,比克尼快了0.12秒。
8月26日,中国队选手张丽在决赛中。新华社记者朱炜摄
那一天,张丽用精彩的逆袭让世界惊叹。而对于这个23岁的轮椅女孩来说,她人生的转折要从14岁那年说起。
陕西姑娘张丽在出生后不久被确诊患有先天性脑瘫,长大后腰部以下行动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2012年,陕西省残联游泳队到基层选拔队员,一眼就看中了她,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张丽既忐忑又期待,她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残疾人也可以游泳,人生从此有了意义和目标”。
第一次接触游泳,张丽什么都不会,看到水就害怕。刚开始训练,她没干别的,就是呛水,每天喝到吐,但依然咬牙坚持训练。
“当呛水成为习惯,我也慢慢学会了游泳。”张丽说,“如果不是亲身尝试,我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克服这么多困难。”
8月26日,张丽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帮助,张丽快速成长并在国内外比赛中崭露头角。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她一举斩获三金,而在本届残奥会上,她也已经在多个项目上取得佳绩。
“爱拼才会赢!”张丽说,“我会继续努力,不断突破自己。”
断臂跑者,以梦为马
“崇拜别人,不如崇拜自己。”这是26岁的短跑运动员李露的座右铭。
从小就活泼好动的李露在4岁时因意外触电失去了一只小臂。这个出身农村的河南姑娘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比别的孩子更早开始学会自理。“我从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要做到。”她说,“像扎头发、系鞋带、洗衣服……这些别人需要双手才能做的事,我单手就可以做好。”
2018年10月9日,中国选手李露(前)在比赛中。当日,在雅加达举办的第三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女子200米T45/46/47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李露以25秒82的成绩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杜宇摄
不服输的性格让李露在运动场上也同样拼尽全力,尽管缺少小臂,但与同龄人相比,她依然跑得很快。2009年,当地残联找到她,让她参加残疾人运动队,从此,奔跑为李露插上了翅膀。
“不在训练场,就在去训练场的路上。”这是许多了解李露的人对她的评价。在常年的艰苦训练中,李露的脚、大腿、腰部都受过伤,成绩也曾因此出现起伏,但她从未放弃,她的心里一直有个残奥会的梦想。
2018年10月10日,李露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雅加达进行的第三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田径女子100米T45/46/47级决赛中,中国选手李露以12秒57的成绩,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王东震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露不断突破自我,获得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终于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夺得女子400米T47级冠军。
东京残奥会上,李露将向卫冕发起冲击。27日晚,她在预赛中以小组第二出线,闯入决赛,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坚持梦想,人生就有光。”李露说,奔跑带给她自信和快乐,让她这个农村小姑娘走向了世界舞台,更加自立自强。
声明 精编精选自人民日报,红网,荆楚网,央视网等,转载请保留此声明。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微信438195903,我们会立即处理。
重磅推荐:
高一语文:寻梦-【开学第一课】2021年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语文课
高二语文:逐梦-【开学第一课】2021年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语文课
高三语文:圆梦-【开学第一课】‖2021年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语文课
高考作文‖新学期高考作文评点升格训练班招生简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