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瑜,我们也许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苏轼写的一首叫《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诗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当年的苏轼,被贬黄州,本来心情十分低落,于是到处走走,游山玩水,以舒展心情。这一天恰好来到赤壁,面对着这个古战场,看到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他不禁想起了当年的赤壁之战,想到了英俊潇洒、英雄盖世的周瑜。
那么,苏轼来到赤壁,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周瑜,而不是比他小六岁、看似更富智慧的诸葛亮呢?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苏轼死后三百多年才写的,所以那时候的苏轼,只看过《三国志》。
如果翻开《三国志》,可以看出周瑜才是赤壁之战的总策划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诗就是苏轼对周瑜才华与这次功绩的最好概括。站在赤壁前,他宛如看到了周瑜当年指点江山、火烧赤壁、大胜曹操的一幕。
但是,如此优秀并被东吴所重用的周瑜,为什么生命会定格在36岁呢?
看过小说版或者电视剧版《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周瑜虽然智勇双全,但由于其气量太小,最终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周瑜被诸葛亮气倒之后,并没有死,而是后来想设计谋害诸葛亮,反而被诸葛亮闷死的。
那么,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或者闷死的吗?
我们不妨先简单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一种说法: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的
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的兵力极为雄厚,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也无法与之抗衡。赤壁之战后,曹操损失惨重,无力再南下扩张势力范围,给了孙权和刘备休养生息并巩固根基的机会,吴、蜀、魏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此形成。那时候,吴国和蜀国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作长久之计。于是,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相互约定,先让周瑜夺取南郡,如周瑜夺取失败,则诸葛亮再去。但是,由于当时的南郡有曹操的重兵把手,周瑜久攻不下,之后在受伤并损失了大量兵力的情况下才击败守军。周瑜正想入城,却发现荆州城池已被诸葛亮先下手为强,优先夺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城池被诸葛亮所霸占,周瑜一气之下金疮迸裂,摔下马来。此为一气。
对于荆州被蜀国拿去,周瑜肯定是心有不甘的。他派鲁肃前去讨还荆州,但诸葛亮跟他卖起惨来,说只是暂借荆州,以作安身之地,他日定会归还。身为好友的鲁肃,没有办法,只能无功而返。后来,刘备的夫人去世,周瑜便给孙权献计,假装要把妹妹许配给刘备,把刘备骗到东吴娶亲,加以杀害。果然,刘备前来迎亲,周瑜心中暗自窃喜。但不料吴国太见刘备为人憨厚,一表人才,执意要将孙尚香许配给他,最终让这桩婚事弄假成真。随后,诸葛亮不但使用计谋让刘备安然无恙地回到了荆州,并且还让周瑜中了埋伏,死伤无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听到蜀国士兵的一阵阵讥讽,周瑜气得再次金疮迸裂。此为二气。
如上文所言,为了避免与东吴产生正面冲突,诸葛亮对鲁肃所称否是“借”荆州,并不是将荆州占为己有。何为借?就是要还给东吴的。那么,什么时候还?诸葛亮给出的答复是在攻取西川之后。但蜀国偏偏一拖再拖,归还遥遥无期。于是,周瑜又出来献计策了,说要帮助诸葛亮夺取西川,并向诸葛亮提出借道荆州。不过,周瑜的心思又被诸葛亮识破,不但不能趁机夺取荆州,反而被诸葛亮的兵马团团围住,一气之下,周瑜金疮再度迸裂,不久后便驾鹤西去。临死前,大喊一声:“既生瑜,何生亮!”
那么,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我们先看看《三国志•周瑜传》对周瑜是怎么描述的。
《三国志•周瑜传》的作者陈寿对周瑜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在传记中并没有体现其“气度小”的描述,反而认为周瑜除胆略过人、雅量大之外,还气度恢宏,心胸豁达。刘备也曾盛赞周瑜,“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由此看来,连对手刘备都盛赞周瑜气量广大,周瑜怎么会气度小到被气死的地步呢?
第二种说法:周瑜是被诸葛亮闷死的
这种说法,大意是说周瑜被诸葛亮气倒之后,并没有死,而是装死,其目的是引诸葛亮前来吊丧,趁机将诸葛亮杀死。
果然,诸葛亮听闻周瑜死讯,亲自前来东吴。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诸葛亮趴在周瑜的棺材上哭得死去活来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先不说真假,起码看起来情真意切,让在场的人无比动容。
不过,诸葛亮抚棺而泣,并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另有意图,他想确认周瑜是真死还是假死。终于,他摸到了一个棺木上的一个出气孔,立刻想到周瑜是假死。于是,趁着众人泣不成声之时,诸葛亮偷偷地折断一根蜡烛,将出气孔堵死,并在半个时辰后借故离开东吴。
诸葛亮走后,鲁肃急忙让人开棺,呼唤周瑜,问他为什么不下令将诸葛亮杀死,却不见周瑜回答,感觉大事不妙。再一细看,鲁肃吓了一跳,原来诸葛亮用蜡烛堵住了出气孔,将周瑜活活闷死了。
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有很多漏洞:其一,周瑜英明一世,机智过人,反正诸葛亮不会查验里面有没有人,就算打开,装死也瞒不过他,总不至于笨到要自己亲自躺到棺中;其二,就算周瑜在里面,就算诸葛亮堵住了气孔,周瑜呼吸困难,也会求救,而不至于一动不动,把自己活活闷气。
《三国志》对周瑜之死的表述
翻开《三国志•周瑜传》,可以看见原著中对周瑜之死的描述: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也就是说,周瑜是在去巴丘的路上病死的,而不是被气死的,也不是被闷死的。
巴丘地处现如今的湖南岳阳一带,在当年可是曹军进退时常经过的地方。赤壁之战后,曹军兵退,这里后来便成为了吴国边防之地,亦是与蜀国交界之处,可见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只可惜,这一次周瑜还没到达巴丘,就暴病身亡。
不过,本来周瑜好好地带兵出去打仗,却病死途中,也有人觉得此事蹊跷。上文我们也提到刘备对周瑜的评价:“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其大意是,周瑜颇有文韬武略,气度非凡,恐怕不会长久寄人篱下。由此看来,虽说是在去巴丘的路上病死的,但是有没有外在的因素促使他的病情恶化呢?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