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又怎样!?
发布于 2021-09-03 15:57
《奇葩说》里面有一个话题,“不合群要不要改?”
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我看来合不合群和个人的性格和选择相关,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平等且独一无二的,所以合不合群只是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罢了。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看起来寡言少语,性格孤僻,朋友也不多,但也有几个“死党”。人们总把他当作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合群的对象。在社会上,人们普遍认为外向,合群,左右逢源才是主流。奇葩说第五季决赛,辩题就是“我不合群,要不要改?”。反方奶茶的在辩论中道“我不合群要不要改,不要改,因为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
01
每一个嘲笑别人要说服别人合群时,都在践踏曾经的自己。但合群就是一个主流陷阱:当你想融入时,你已经在消失。
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而体现出生命的鲜活,但现实却是:越是受过教育的人,越容易把自己的偏见合理化,并把它变成固有的观念。一旦有人违反,便会被当作怪物,并向孤立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有时会遭遇被动式不合群。
(图片来源与:@插画师—百八)
我们总是试图别人理解自己,但要记住,拥有人格独立是你的闪光点,毕竟没有任何人会被完全理解,而理解自己并且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是人生的必修课。
02
《乌合之众》里有这么一段话:“一个群体中的人,不过是众多沙粒中的一颗,可以被放吹到任何地方。”这便是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随波逐流的合群只会让自己更加没有自我前途。
(来源与:@插画师—百八)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代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当我们盲目从众时我们可能会在无意识中成为集体不道德行为的帮凶。当一个人扶起倒地老人反被诬陷时,在真相大白前,舆论的导向下,做好事的人往往会遭受网络暴力,个体往往会成为键盘侠的帮凶。
03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都有选择自己圈子的权利。
一个故事很有代表性,说的是一家十口人围在一起吃饭,而鱼块只有九块,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所有的愉快放进一个盘子里,大家一起吃,表面上看起来一家人其乐融融。
后来发现,盘子里剩下一块,有人就说到最后一块最年长的爷爷吃。可是,在这乐呵呵的氛围下,都没有发现今年刚进门的小媳妇儿一块也没吃,甚至还象征性地夹起配菜当鱼吃。
我们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就是那个为了统一被牺牲掉的人。很多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后,因为自卑,当室友们一起商量周末去哪玩吃什么时,都会显得不合群,被问及时只会说:“我都行,大家开心就好。”
当我们削尖脑袋挤进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时,本以为自己会被好的环境影响,事事都觉得别人是对的,是行业顶流,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强行让自己去迎合别人。带着一丝丝侥幸心理小心翼翼的走进,尽其所能地融入,我们的付出甚至牺牲换来的或许是集体的统一,融洽,但一定的是,自己真的会很累,而且这样更没有意义。我们有选择圈子的权利,与其在不适合的圈子里委曲求全不如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在舒适自己的圈子里合群才真正有意义。
04
很多人觉得不合群的人会很孤独,事实很可能是相反的,因为不合群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孤独。内心孤独的人会把自己投入到集体之中,去寻找所谓的安全感。而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高的思想层次,生活中会享受自己的独处时光,孑然一身,内心丰富而灵魂有趣,自然不会感到孤独。
05
合群往往是别人替你做选择,可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选择权就应该在自己手中吗。朋友委托不想做的事就说“不”,清醒地认识到群体性错误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想去哪没有朋友一起时就自己去,敢做那个不合群的人,不为“面子”纠结,主动迎合自己,思想独立,知己二三,圈子干净,自己舒服,不合群,又怎样!?
做好这四项
阅读文章 不迷路
文字/秋刀鱼与罐头
排版/秀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