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针对性解决近视肥胖等问题 “让学生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发布于 2021-09-04 14:07
教育部在9月3日上午的第五场金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通过一个《意见》、两个《纲要》、三个专项行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突出的视力、肥胖、以及大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据教育部等六部门组织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基数和比例较大,但是近视防控的效果初显,基本实现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防控目标。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但是总体增长趋势放缓。其中,以低龄段学生肥胖问题放缓最为明显。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但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仍然存在,学生健康干预亟待加强。
为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将采取“一增一减一保障”的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措施,“一增”是增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要开设一节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高中阶段保障每周三节体育课以上。“一减”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一保障”则包括近视防控的条件建设、政策宣传、制度安排等。同时按照国务院的授权,将加强对各省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评议考核。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了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推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三个专项健康促进行动,对当前学生体质问题、健康关键指标,以及推进健康的具体措施做出明确要求。希望通过各项措施和各方努力,真正让孩子的行为发生转变,让他们了解健康知识,掌握健康管理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刘培俊表示,“加强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通过课程、活动以及各种方案,让孩子真正地把自己作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行动起来,把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孩子体质增强和行为转变上见成果”。
本文转载自闪电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