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看天象预测世事的!

发布于 2021-09-04 14:41

超良周易风水网

创办于2003年,站长文超良,天心正运风水传人,精通风水命相占卜佛道法科等...

我们时常会在小说中,或者网络上看到某某人自称会望气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云云,那么望气到底是什么?

而关于望气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我们可以在《史记 天官书》中得到答案:

凡望云气,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馀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太长了,省略掉,直接看翻译成现代文的吧)

翻译如下:

“凡是望云气,仰面望见,云气距人不过三四百里;若平望过去,见云气在树梢之间,相距大约千余里到二千里;若登高而望,才能见到云气与地相连,距人约有三千里远近。云气形状,上边如同兽类的,吉利。

自华山以南的云气,下为黑色上赤色。嵩高山、三河一带野外的云气,是正红色。恒山以北的云气,下边黑色上边为青色。勃海、碣石和海岱之间的云气,都是黑色。江、淮之间的云气,都是白色。

罪徒相聚处云气是白色。有土方工程的地方云气是黄色。车队行走产生的云气忽高忽低,有时还聚在一起。骑兵奔走产生的云气低矮但分布面积较大。步卒行走产生的云气则高一些,窄一些。云气前边低后边高,表示奔行急,速度快;

前边方形后边高,表示士卒精锐;云气后端尖锐而矮,表示退却。云气平表示军行慢,前端高后端低,表示不停的退却。二方云气相遇,低矮的一方胜,高的一方败;

尖锐的一方胜,圆饨的一方败。敌气低矮行疾,若向我方移动,且是循车辙而来,不过三四日可至,距我五六里可见敌踪。敌气高七八尺,不过五六日可至,距我十余里可见敌踪。敌气高一丈多到二丈的,不过三四十日可至,距我五六十里可见敌踪。

云气末梢呈亮白色的,将军勇悍,士卒怯懦。云气根抵大而前方延伸得很远的,应当战。云气青白色,前端低矮者,战则能胜;前端红色而上仰的,战不能胜。

此外,兵阵形成的云气就象直立的垣墙一样;杼云形状象织布木梭一样;轴云抟直而上,两端尖锐,杓云有一种细长如绳的,长可亘天,一半也有半个天空长;

另一种如虹蜺的形如有缺损的旗子,所以边角尖锐。还有钩云象勾一样弯曲。诸如以上云出现后,以所具五色综合考察。云气润泽、抟成团而且密,出现后足以动人的,才是某种事务的预兆而可资占卜;以上云气预兆有兵兴起,对应的地区有战争。

善望气者王朔所候望的云气,都取自日旁。日旁的云气与其他云气相比有人主的气象。卜时按云气所成的形象直接判定吉凶。

所以北方夷人所成的云气如同畜群和居住的毡包群,南方夷人所成的云气如同舟船和旗幡。有大水的地方,败军被击败的战场,破国留下的废墟,以及地下埋藏有积钱、金宝之上等都有云气,不可不仔细观察。海边的蜃气形状象楼台;广阔的原野上所成云气象宫殿城阙,总之云气各自与所在地的山川人民聚积的气象相同。

所以,候望某国虚实的人,可以到该国的城邑中去,观察封疆、田畴治理得是否平正,城郭房屋门户是否润泽,其次观察车辆、衣著、畜产等项是朴陋还是精华。殷实而繁息者吉利,虚竭耗损的凶。

似烟非烟,似云非云,萧索迷蒙,纷郁一团的称为卿云。卿云是喜气化成。此外有一种样子象雾又不是雾,人在其中,衣冠不潮不湿。出现则域内人都被甲趋走,有征战城守事。”

这里肯定会有人问,《三国演义》等书中常常提到的天子气是不是云气呢?答案是当然是!

早在《隋书 天文志下》的杂气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官方定义上的天子气:”天子气,内赤外黄正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往处,其地亦先发此气。或如城门,隐隐在气雾中,恆带杀气森森然,或如华盖在气雾中,或有五色,多在晨昏见。或如千石仓在雾中,恆带杀气,或如高楼在雾气中,或如山镇。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黑帝起,黑云扶日。或日气象青衣人,无手,在日西,天子之气也。敌上气如龙马, 或杂色郁郁冲天者,此帝王之气,不可击。若在吾军,战必大胜。凡天子之气,皆多上达于天,以王相日见。“

这里我们根据“善望气者王朔”(根据孝武帝本记 他不但会望气,也会相面和星占)的观点可以明显确信,望气就是通过观察云彩的方向、形状、颜色、高低、所对应不同地区等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并且明确了“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和《吕氏春秋》中所持观点十分相似,只是更加详细的说明了望气的实际操作方法。说到这里可能大多数人此时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不就是现在的天气预报?那“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是不是也算望气?答案是:是的!只是望气术本质是把云彩变化和人事联系到了一起而已,并且更侧重讲阴阳灾异预测吉凶祸福,但是也确实包含了预测天气,属于古气象学的延伸。

其实古代这种现象很常见的,比如传说中的“黑猪渡河”,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望气范畴,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

民间犹有“老母猪过河”或“乌猪过溪”之谚,谓云气连缀渡河者,即天雨之兆。《述异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明白黑猪渡河是什么东西了!

望气术作为一种占卜法,在古代传播的也十分广泛,毕竟他也是属于气象占的一部分内容。早在1900年,考古专家们就在甘肃省敦煌县的莫高窟藏經洞中,发现了一幅《占云气图》的残卷,它和《紫薇宫星图》同属于《地志》背面的残卷。

据考证为五代时期的作品,目前收藏于敦煌博物馆中。通过这幅《占云气图》的残卷,可以清晰的看出“云”的影响!例如:云如山形,在敌上方出现,警告不可采取攻敌行动。

可见这就是一份“军队特供”的图谱,让将军们可以上知天象,下知地势。《占云气图》属于先图后文,累计有76种“云”的图解,但是解读并不完整。马世长先生认为,这份抄写在背面的云气图应当早于《地志》。

如图中记载:丙丁日,看黑云,不可攻。意思就是,在丙日或丁日,如果天上有黑云出现,就不宜出兵或攻打敌人。

根据“五行图”可知丙丁是红色,主火,黑云主水,而水克火,所以出兵必败!这是古人的解释,我们根据现代的气象科学知识也很好解释,小学生都知道,天上有乌云就是快要下雨的征兆,出兵途中遇到下雨当然不利于行军打仗。

而又在1972年的时候,考古人员从马王堆发掘出了大量的珍贵楚帛书,其中有一份《天文气象杂占》成为研究战国时代“望气术”的宝贵材料,这是一套图文混排的望气学教材。编者似乎一个姓任一个姓北宫,目标读者是楚国人。

此书把当时战国的各个国家都对应上云气,并绘出图形,比如白云苍狗之貌,并佐以简单的文字解读。譬如:“秦云如行人”,即秦国对应的云气为行人,但是配图却是上面画了一个美女图。

根据《太平御览》卷八所引的《兵书》才知道原句大概为“秦云如美人”。又或者,他直接画一条鱼,其下写为“大雨”。在瞿昙悉达的《开元占经》卷四十九有:“风雨气如鱼龙行,其色苍润”之说,应当合契此处。

大概是看到如鱼、龙状的云,颜色暗沉潮湿就说明要下大雨了。又画一只鸵鸟,其下写为“大风”,学者何新认为,在楚国鸵鸟就是风神的象征,所以见鸵鸟状的云就知道要有大风了。不过较为可惜的是,目前还有很多图片和文字是不能解读的。

实际上我们也会发现,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天空也会变色,预示着灾害的到来。比如日本上次台风天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天空颜色都变色了。

但是这里要说明一下,台风来临前天空变色是有理可据的。至于地震云等,我是不相信的。

而我们所熟知的墨家其实也是会望气术的:

在《墨子.迎敌祠》中,就简略记载了墨家的望气术如下:

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之,善为舍。巫必近公社,必敬神之。巫卜以请守,守独智巫卜望气之请而已。其出入为流言,惊骇恐吏民,谨微察之,断,罪不赦。望气舍近守官。

这就是说,从敌方军队的兵气之中,可以看出对方派的是大将还是小将,可以看出是来还是往,还可以预知成败。战前给具有此项专长的望气师,配备有关药物,供给住房(望气舍),妥善安排宿住(其实也是变相管制)。

他们住的地方一定要靠近“公社”(也即战时的守备司令部),随时将实情报告给守将,且只能让守城主将知道其占望的结果,不可让其它人知道。如果他们出入制造流言,弄得官民惊恐不安,则严惩不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墨家对于望气术更多的是倾向于,可以用来作为战争中预测敌军状态的方法,属于兵家内容。在古代战争中,作为一名将领带兵打仗,全军将士的生死可都在将军的手里攥着呢!

但是可惜的是这里并没有记载详细的观察云气判断军事状态的方法,根据前文所引的《六韬》和“楚帛书”来看,这大概是一门和《龙韬.兵征》的“攻城望气法”正相对应的“守城望气法”,在 《黄帝兵法》也有“日月晕,仰视之,须臾忽有云气从傍入者,急随云以攻之,大胜”,可见在当时望气术对于军事理论也有不容或缺的影响力。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关于这种云气与军事联系的书籍并不少,如《隋书》、《开元占经》、《太白阴符》等皆有记载。李淳风的《乙巳占》在军气占方面的论述条分缕析、层次分明,具体分为“军胜气”、“军败气”、“降城气”、“猛将气”、“围城气”、“伏兵气”、“游兵气”、“屠城气”、“暴兵气”等等。其中,“军胜气”和“军败气”尤其值得注意。明代时候著名军事著作《武备经》中也有云气占法,而唐朝的道士李筌在他的《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占云气篇》这本道家兵书里也详细的描写了“云”或“气”和军事战争之间的关系:

经曰:天地相感,阴阳相薄,谓之气。久积而成云,皆物形于下而气应于上。是以,荆轲入秦,白虹贯日;高祖在沛,彤云上覆。积蜃之气而成宫阙,精之积必形于云之气,故曰:占气而知其事,望云而知其人也。「猛将气」:
  猛将之气,如龙如虎,在杀气中。猛将欲行,先发此气,如无,将行,当有暴兵起。吉凶,以日神占之。
  猛将之气,如烟如雾,沸如火光照夜。猛将之处,有赤白气相遶,猛将之气如山林、如竹木,色如紫盖、如门楼。上黑下赤,如旌旗、如张弩、如尘埃,头尖本大而高,两军相当,敌军器上气如囷仓正白,见日愈明。此皆猛将之气,不可击也。
  敌人营上,气黄白、润泽,将有威德,不可击也。气青白而高,将勇,大战,前白如卑,後青如高,将怯士勇,前大後尖,小将怯不明。
  敌上气黑中赤,在前者,将精悍不可当。
  敌上气青而疏散者,将怯然,军上气发,渐渐如云里山形,将有阴谋,不可击。若在吾军之上,速战大胜。
  敌上气如蛟蛇向人,此猛将之气,不可当。若在吾军之上,速战大胜。「胜军气」:
  气如火光、如山堤、如尘埃粉沸、如黄白,旗旌无风而飘,挥挥指敌,此胜军之气,所在不可击。
  云气如三匹帛,前横後大,如楼椽、如赤色者,所在兵锐,不可击。
  军上有气,如人持斧,如蛇举首而向敌者,皆胜军。气如匹帛者,此助胜之气,所在不可击。
  军上气如覆舟、如牵牛、如斗鸡,所在不可击。
  军上有五色气连天,不可击。
  军上有云气,如华盖、如飞鸟、如伏虎,所在不可击。
  军上气如五马,颈低尾高,如杵、如赤马;在黑气中,如黑人;在赤气中,如杵;在黑云中,如人十十五五。旌旗在黑气中,赤色在前者,皆精悍,不可击。「败军气」:
  败军之气,如马肝、如死灰、如偃盖、如卧鱼,乍见乍隐,如雾之朦胧,此衰气也。若居敌上,宜急击之。
  云气如怀山,从军营而坠,军必败。
  云气自黄昏发,连夜照人,则军士散乱。
  军上有气一断一续者,军必败。
  军上黑云,如牛状、如猪脂、如群羊,名曰:瓦解之气。军必败。
  军上有云气如双蛇,急击勿失。
  军上气,如尘灰、如粉、如烟云雾,勃勃撩乱者,军必败。
  军上有五色杂气,东西南北不定者,或如群鸟乱飞,或纷纷如转蓬,或如败船,或如卧人无手足,或如覆车,散乱不起者,皆败军之气,击之必克。
  军上气上大下小者,士卒日减。
  军上十日无气者,其军必败。
  军上十日无气,忽有赤白气,乍出即灭者,外声欲战,实欲退散,宜击之。
  军上气出而半绝者,欲散;渐尽去走,一绝一败,再绝再败,三绝三败,在东发白气,灾深;赤气如火光,从天而降,入军中,兵乱将死。
  军上气苍,须臾散尽,或前高後卑,或黑气如牛马形,从云气中渐入军中,名曰:天狗食血。其军散败。
  两军相当,十里之内,三里之外,望彼军上气高而前白後青者,败气也。
  云气如人头,鸡兔临军上云盖,蔽蒙昼晦者,宜急走,不然必败。
  军上气,先青而後黑者,其将必死。
  散军之气,如燃生草之烟,前虽锐而後必退。
  军上气如丹蛇者,如尾在云雾中,临军上者,中人与外人通。
  军行有白气,如猪来临者,大惊,宜备。
  日晕有气,如死蛇,属晕者,不利先锋。
  日晕旁有赤云,如悬钟,其下有死将。
  日月晕有背,所临者败。
  白虹及蜺,入营者败。
  日晕有四玦在外,军悉败散;日晕薄及後至,先去其下,败军来降。
  气如人十十五五,皆低头叉手相向,或气如黑山,以为缘者,白气如鸟,趣入屯营,连络不绝,须臾下者,当有来降。「城垒气」:
  正白如旌旗,或白气如旗,而赤界其边,或气出于外,如火烟,或有云分为两截状,如城垒,皆坚而不可攻。
  白气如城中南北出者,城中黑气如星,名曰:军精。急宜解去。
  赤云或黄云临城,城中喜;青云从军,城南北出者,不可攻。
  城中有云,青色如牛头,触人外向者,城中有气出东,其光黄大,坚城也。
  白气中出,青气入北,反覆回还,不可攻。
  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者,为城辅,勿攻。
  城垒气出于外,如烟火者,或如双蛇,举首向敌,或赤气如杵,自城中出向外,内兵突出,客败。
  凡攻城,有诸气自城出,兵不得入。
  蒙气绕城而不入城,外兵不得入。
  日晕有青气,从中出四起者,围中胜。
  凡攻城,有黑气,临城上者,积土固险之状黑者,水之气,城池之象也。我据城敌,不可攻,敌据城,我不可攻。
  凡围城,平旦视围上,气郁郁如火光芒,其势翕翕然者,其方救至;无者,救不至。受围者,望外救,亦以此古。「伏兵气」:
  气如赤杵幢节在乌云中,或如鸟人在赤气中,或黑气浑浑圆而赤气在其中,或白气纷沸,起如楼状,其下皆有伏兵。若军行近山谷之间林坑,甚防之。
  云纷纷绵绵相绞,及似蒿草长数尺者,以车骑为伏兵;如布席,似蒿草长尺许者,以步卒为伏兵。
  黑云出营南,贼逃,我後有伏兵,谨候察之。
  两军相当,赤气,伏兵气。若前有赤气,则前有伏兵;後有赤气,则後有伏兵;左右亦如之。
  黑云变赤及白形如山者,有伏兵;云如山林,或前黑气,後有白气者,有伏兵。「暴兵气」:
  白气如瓜蔓连结,部队相逐,须臾罢而复出,或如八九而来不绝者,有急贼至。
  白气如仙人衣,千万连结,部队相逐,罢而复兴,当有千里兵至。
  黑气从彼来我军者,欲袭我也。急宜备,不宜战,敌还,从而击之,必得小胜。
  天色苍茫而有此气,依支干数,内无风雨,所发之方,必有暴兵。日克时则凶,时克日则自消散。此气所发之方,当有事告急。一人来则气一条,依数计之,若散漫一方,必有众至,依日支干数,内有风雨,则不应。
  伏兵气,如人持刀盾,或有云如坐人,赤色,所临城邑,有猝兵至。
  赤气如人持节,云如方虹,或如赤虹,其下暴兵至。或如旌旗、如虎跃、如人行,或白气如道带竟天,或白虹所出,或赤云如火,或云如匹布,着天经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
  有云如番人列阵,或白气广五六丈,东西竟天,有云如豹五六枚相聚,或如狗四五枚相聚,四方清明,独有赤云赫然者,所见之地,兵起。
  四望无云,独有黑云极天,名曰:天沟。主兵起。
  壬子日候,四方无云,独有云如旌旗,其下兵起,遍四方,天下兵起。
  云气一道,上白下黄,白色如布匹,长数丈,或上黄下白,如旗状,长二三丈,或长气纯如赤而委曲,一道如布匹,皆谓之蚩尤旗见,兵大起。「战阵气」:
  气如人无头、如死人、如丹蛇,赤气随之,必有大战,杀将。
  四望无云,独有赤云如狗,入营,其下必有流血,或独见赤云如立蛇,或赤云如覆舟,其下大战。
  白虹或赤屈虹见城营上,其下大战流血。
  白气如车,入北斗中转移者,大战。云如耕陇,大战。
  日旁黑气如虹,或白气如虹,交见,两军相当,必交战;无军,兵起。
  四五六,虹见,大战。
  日月有赤云,截之如大杵,军在外,万人战死;两军相当,不利先举。
  月初满而蚀,有军必战。
  苍白云气经天,其下有拔城大战。
  赤气漫漫如血色,有大战流血。「阴谋气」:
  气白而群行徘徊,结阵而来者,他国人来相图谋也。不可忽,应视其所往,随而伐之,得利。
  黑气如幢,出于营中,上黑下黄,敌欲来求战,而无诚实,言信相反,七日内必觉,备之,吉。
  黑气临我军上,如车轮行,敌人谋乱,国有小臣勾引,宜察之。
  黑气如引,牵来如阵前锐者,有阴谋。
  天沉阴不雨,昼不见日,夜不见星、月,三日以上者,阴谋也。将军宜慎防左右。
  连阴十日,乱风四起,欲雨不雨,其名曰:蒙。为臣谋君。
  天阴沉,日月无光,有云障之,不雨,此君臣俱有阴谋。两敌相当,则阴谋也。若昼晴夜阴,臣谋君;昼阴夜晴,君谋臣。「四夷气」:
  东夷之气如树。西夷之气如屋。南夷之气如楼台,或如舟航。北狄之气如牛羊,或如穹庐。「远近气」:
  气初出桑榆一千五百里,平观一千里,仰视中天一百里,平望桑榆二千里,登高下属三千里。
  凡候气之法:气初出时,若云非云,似雾非雾,彷佛若可见,初出森森然,若高五六尺者,是千五百里以外气也。
  凡候敌上气,敌在东,日出候之;敌在西,日入候之;敌在南,日中候之;敌在北,夜半候之。
  欲知我军气,常以甲己日及庚子戊午日、未日、亥日及八月十八日,去军十里,登高望之,但百人以上,则皆有气。
  凡气欲似甑出炊气,勃勃而上升,外积结成形,而後可占。气不结积,散漫不定,不能为灾祥,亦必和杂,杀气森森然,乃可论也。
  凡军城上气安,则人安;气不安,则人不安。气盛,则兵盛;气衰,则中衰;气散,则众散。
  凡气得旺相色,吉;休囚色,凶。
  军上气,高胜下,厚胜薄,实胜虚,长胜短,泽胜枯。
  凡占灾祥,先推九宫分野,六壬日月,不应阴雾风雨,其占乃准。
  凡候气,多假日月之光,照耀而形,故晕珥抱背,皆出日月之旁,虹蜺相象,莫不因日而见。是故,昼候日旁,夜候月旁,辉光所烛,无得而隐矣。
  凡气见,近三日,远七日,内有大风雨,则不应灾祥。故曰:风以散之,雨以解之。
  凡军行,先观其气。兵,有胜负气、有盛衰气。锐兵强气,伏兵弱气,兵行气行,兵止气止,兵急气急,兵散气没,故曰:气是兵主,风是兵苗。为将者,不可不知也。

那么这种理论是否真的有效呢?《黄帝兵法》这里的观点,其实是比较适合举例的。是趁天气变化,突然产生云雾的时候,急攻对方的作战之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和道理。

我们在《三国演义》中也可以看到诸葛亮草船借箭,凭借的正是大雾天气。这也属于望气的一种,而《占云气图》中的也可以用现代气象知识所解答。还有一种“气“也很实在,就是行军做饭时候产生的灶气,炊烟。通过这种可以判断敌军的状态,最著名的莫过于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了。

在马陵之战中,孙膑通过丢弃锅灶的方法,来影响庞涓对于自己军队人数的判断,庞涓终究过于自大,毕竟原来十万灶的时候齐军要故意散开分火,三万灶的时候齐军又要挤在一起吃饭,只要仔细观察其中烟气变化,总有破绽可寻。庞涓竟然不察,最终兵败死于昔日的同门师兄弟之手,这又能怪谁呢?

由于阴阳灾异学说的盛行,所以除了阴阳家、兵家本身也十分注重作战时的天象,如上文举例的《太白阴经》,早在《汉书 艺文志》中,兵家的著作就多有涉及到天文、气象的书籍:《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五残杂变星》二十一卷。《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常从日月星气》二十一卷。《皇公杂子星》二十二卷。《淮南杂子星》十九卷。《泰壹杂子云雨》三十四卷。《国章观霓云雨》三十四卷。《泰阶六符》一卷。《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八篇。《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事占验》三卷。《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汉日旁气行占验》十三卷。《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十三卷。《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海中五星顺逆》二十八卷。《海中二十八宿国分》二十八卷。《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海中日月彗虹杂占》十八卷。

上面我们是从实际气象学角度来论述战争中的望气,接下来我们再回到灾异角度论述云气是否真的可以做到预测。

这个例子就是著名的“天启大爆炸”:天启大爆炸又称王恭厂大爆炸,是天启六年(1626 年)明朝首都北京发生的一场神秘的大爆炸事件。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1626 年5 月 30 日上午9 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 米,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

现根据已有的记述,在发生大爆炸的前一年,就出现了许多的异象。灾变前八天,午后,天空的东北角上有云气似旗,又似关刀,先是白色,后变红紫;灾变前五天,五月初一,山东济南知府去城隍庙行香,刚到庙门,知府和随从忽然都莫名昏迷过去;灾变前四天,有人看到前门角楼上有火光,青色萤火,大如车轮灾变前三天,东北方出现红赤的云气;灾变前二天,空中出现黑色云气;明末著名历史学家计六奇在他写的《明季北略》记述:“遥望天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

至于大爆炸的真相,我们至今不得而知。只能依靠当时的文献记述推测出当时的严重性,这里也着重描绘了云气作为一种灾异现象十分被重视,至于云气是否真的可以预测灾异,我个人是持反对态度的,部分云气占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可以用气象知识来解释的,但是大部分的是灾异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毫无道理的预测。

譬如,早在1624年,灾难发生的前两年,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明和高一志,就摘录西欧古籍,写成一本《地震解》,呈送给太宰李崧毓。其中第八章“震之预兆”里,预兆五就是“地震云”:“昼中或日落后,天际晴朗,而有云细如一线甚长,震兆也。“这也为后来盛行一时的地震云学说,埋下了伏笔。

更让人意味深长的是计六奇所说的:“有如灵芝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这种描述像极了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蘑菇云,而并非单纯的云气,毕竟恭王府本身就是烟花厂。但是也有可能真的是云气像蘑菇,譬如近日乌克兰的蘑菇云。不过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只能代替想象力来推测了。

周易风水茅山法
道法、周易、风水、命相知识推介...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74篇原创内容

——END——

文  超  良   

原  创  文  章  分  类  阅  读

风水  命相  道教  佛教  星座  起名

生肖运势  灵异鬼故  风水寻龙  六爻奇门

敬请注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