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被俘当了叛徒?曾国藩怎样与咸丰帝扯皮?职场又能学到什么

发布于 2021-09-04 20:42

1864年6月,湘军用火药炸塌了天京城墙,随即天京陷落,太平军死伤殆尽。忠王李秀成把宝马让给“少天王”洪天贵福,而自己却因“马不能行”被俘。

“李贼,九爷我今天非活剐了你不可!”曾国荃手拿短刃朝李秀成身上乱捅,瞬间血流如注。

李秀成忍痛呵斥道:“曾九!兴灭无常,你我各为其主,今你得逞,便要发疯吗?”

因亲弟曾国华在三河镇战死在李秀成手里,再加上湘军在李秀成身上吃了好几次大亏,甚至连曾国藩都被逼得差点自杀,所以“呆九爷”曾国荃对李秀成可谓恨之入骨!

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中后期的顶梁柱,正是由于他的崛起,才让刚刚经历了内斗,导致差点分崩离析的太平天国有了“中兴”的势头。

他的一生都有哪些战绩呢?解围天京、两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后又两破江南大营,击毙了帮清军作战的“常胜军”指挥官华尔和法国海军提督普罗德。

因李秀成功勋卓著,天王洪秀全称其为“万古忠义”,封忠王主持朝政。而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也成为无数清军将领的噩梦。

忠王李秀成真的“忠”吗,在其被俘后,亲自书写的一张“自白书”,使其名誉全毁!

曾国荃虽然被称“呆九爷” ,可他人并不是真傻。在捅了仇人几刀,出了一口恶气后,还是把李秀成送到主帅曾国藩的大帐中。

曾国藩老谋深算,在他的一番劝解下,李秀成动笔写下了74页,共计3.6万多字的《李秀成供状》。

让后世无数人遗憾的是供状并不完整,原稿卷末的内容已经被人为撕去,以至于后面李秀成说了什么,成为历史的谜团。

有时候,朋友对你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的褒义,而敌人的评价相对会严苛一些。

曾国藩虽然是李秀成的生死大敌,一度差点被他逼得自尽,但在他给李鸿章的书信中,还赞誉李秀成是当世的“英雄人物”。

1864年8月7日,曾国藩派幕僚李鸿裔通知仍在奋笔疾书“天朝(太平天国)十误”等总结的李秀成,他的死期已到。

李秀成听后,并未感到意外,他平静地跟李鸿裔说:“国法难逭,不能开脱。中堂(曾国藩)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图报。”

当天夜里,曾国藩违背清廷旨意,擅自将李秀成处死。

为何惺惺相惜的曾国藩要尽快处死李秀成呢?史学家罗尔纲在编写的《太平天国史》中给出了答案:

曾国藩与太平军鏖战多年,大小之战数百次,曾经为了邀功请赏,夸大和曲解了不少战事。因为害怕李秀成被清廷审讯时,交代实情,所以曾国藩先下手为强,提早处死李秀成,免去祸患。

后来,关于李秀成的争议,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直到1962年7月,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先生将家中珍藏的《李秀成供状》原本公之于众,这才洗清了李秀成的叛徒之名,“忠王”其实一直存有忠心。

流传于世的《李秀成供状》与原版的不同之处在于:

1、李秀成在"自白书"中痛斥了湘军、淮军的诸多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揭秘了太平天国的一些隐秘,比如,洪秀全是病死而不是服毒自尽,洪秀全曾义正辞严地拒绝了英法殖民者联合对付清政府的邀约,以及李秀成愿意替清廷出谋划策对付列强侵略的愿望。

在原版中。李秀成并无投降之语,可经过曾国藩一番加工,生生品出了投降之意。

李秀成是什么样的人,上文已经说清楚了,那么曾国藩真是后世推崇的成功学鼻祖曾文正公吗?

《战天京》一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曾国藩文臣出身,其为人处世之道虽然值得后世借鉴,但其最终能够成功,还归结为其心性,能“扛得住”!

曾国藩之所以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名声和地位,起始于其创建湘军。

一开始,曾国藩就面临众多困难:为了筹集军费,他得罪了长沙几乎所有的文官、乡绅;为了练兵,传统绿营武将视其为眼中刺,鼓噪兵痞闹事,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一省巡抚看在眼中,却不管不顾。气得曾国藩差点上书弹劾,可最终他还是忍住了。

曾国藩一心要练成劲旅,打几个漂亮胜仗,让看笑话的人刮目相看。

太平军越闹越大,差点占据半壁江山,曾国藩带兵打仗时的应对方式更让人眼前一亮。

不懂军事的咸丰皇帝在皇宫里添乱瞎指挥,连续下旨,督促曾国藩行兵要快,曾国藩不紧不慢,据理力争,总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曾多次失利。为此,他辞过官,想跳河,但最后他还是扛住了,在与对手的较量中,笑到了最后。

在职场也一样,想要有所成就,就要顶住压力。上司的苛责,同事的嘲讽,这都需要智慧去应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