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 ——学习全国优秀党员张淑珍事迹

发布于 2021-09-04 23:28

,我们

 张淑珍,女,汉族,1937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大学文化程度,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同年7月被分配到商南县林业站工作,1976年3月至2016年4月先后任商南县茶业站站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为商南县茶叶发展中心职工,2018年8月至今任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淑珍同志参加工作60年来,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扎根山区,情系群众,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南茶北移的试验推广,使商南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商南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个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三秦巾帼十杰、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各项荣誉13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选举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和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淑珍同志以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践行宗旨、笃志富民的高尚情怀,知难而进、担当作为的开拓精神,执着专注、奋进不息的昂扬斗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品质,艰苦朴素、无私无畏的道德风范和执着于“南茶北移”六十载的感人事迹,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功塑造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鲜明代表了实现全面小康、助力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是我县党员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为全县广大共产党员树立了榜样。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宣传学习张淑珍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矢志不渝跟党走,笃志富民勇担当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和鼓舞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攻坚克难、再立新功,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县委决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淑珍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淑珍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张淑珍同志1961年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省城工作的机会,自愿申请到商南工作,并把立志改变商南贫困落后的面貌、为贫困百姓找寻致富之路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写进了入党志愿书。从此,她抱定“种一片茶树,富一方百姓”的坚定信念,六十年风雨兼程、一辈子拼搏奉献,不忘初心、不移其志,用坚毅如铁的信念支撑起对茶产业富民强县的毕生追求,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信念筑基、忠诚铸魂,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全县广大党员要学习张淑珍同志初心不改、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自觉将忠诚于党融入到生命和血脉中,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嘱托·奋进商洛”党建主题活动,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以担当体现忠诚,用实绩彰显初心。
 向张淑珍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践行宗旨、笃志富民的高尚情怀。张淑珍同志出生在灾难深重的“黄泛区”农民家庭,年幼丧父,随母逃荒。从那时起,她便立志献身农业、回报群众,来到商南工作后,抱着对商南人民的一片深情,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在她的带领下,商南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茶叶成为商南富民强县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首位产业,成千上万的群众因茶兴业、因茶致富。全县现有茶园25万亩,年产茶叶5000吨,产值达9亿元,带动贫困户2.4万人,带动就业5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县广大党员要学习张淑珍同志践行宗旨、笃志富民的高尚情怀,强化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三进三解三提”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做大做强以茶、菌为首位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
 向张淑珍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知难而进、担当作为的开拓精神。张淑珍同志时刻把勇于担当作为自己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关键时刻、无畏无惧,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责无旁贷的政治担当。初为林业工作者,她深深感受到,植树造林优化生态固然好,但如果找到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就可以造福当地群众。面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周围
 群众的质疑、屡次育苗的失败,她知难而进,担当作为,通过潜心钻研和反复试验,困扰茶树种植的难题―一得到破解,改写了北纬30度以北不产茶的历史,使“小茶苗”变身为“摇钱树”,“小茶叶”发展成“大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淑珍同志“越是艰险越向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铁肩担当,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工商经济、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中找难点、破难题、解难事,以个人的点滴贡献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奋力开创商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向张淑珍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执着专注、奋进不息的昂扬斗志。张淑珍同志执着于“南茶北移”六十载,面对挑战不畏惧,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打击不消沉,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她在外出购买茶籽途中被查出卵巢浆滴性曩腺癌后,以惊人的毅力让同去的同志把茶籽运回,按万亩茶山垦植计划垦复茶山。她在丈夫不幸去世后,强忍着伤病悲痛和对丈夫的思念,一头扎进她“种一片茶,富一方民”的事业中。现年84岁高龄的她,依然奋战在茶产业一线,始终以旺盛的工作热情践行“人可以离休,但党员永不会离休”的庄严承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全县广大党员要把张淑珍同志执着专注、奋进不息的昂扬斗志融入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紧扣“三新三高”目标,大力实施“一心三带五协同”规划布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集中精力抓工作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完成,把县委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向张淑珍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品质。张淑珍同志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品质。张淑珍同志披晨露,钻茶林,几十年如一日地起早贪黑,到农村进地头,进茶园抓管理,跑市场抓销售,搞研发创品牌,带动商南、山阳、镇安等县种植茶叶40多万亩。她敏锐分析,大胆决策,成立茶叶联营公司,开创了“公司+茶场+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创造出了商南茗泉、仙茗、乌龙茶等30多个名牌产品,在国家级茶叶大赛中屡获大奖,使商南县一举获得“中国名茶百强县”“中国茶叶之乡”殊荣。
 一念执着,一生坚守。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张淑珍同志“择一事、精一业、终一生”的工匠精神,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匠心品质,大力推进“一心三带五协同”规划布局提质、县域经济提效、县城品位提升、乡村建设提档、全域旅游提级、基层党建提标“六大行动”,真抓实干、争先创优,努力成为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向张淑珍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艰苦朴素、无私无畏的道德风范。六十年风雨兼程历尽艰难,六十年艰苦朴素不改初心。张淑珍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公认,并获得了诸多殊荣。在成绩面前,张淑珍同志淡泊名利、深藏功名,面对家庭曾遭遇的无数困难,她完全可以亮出“功劳簿”为自己的家庭获得便利,但她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守纪律、讲规矩,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艰苦朴素、无私无畏的道德风范体现的淋漓尽致。
 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广大党员要学习张淑珍同志艰苦朴素、无私无畏的道德风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于律己、两袖清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