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拍微课,你见过吗?
发布于 2021-09-05 07:52
各位朋友大家好。最近几年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网络以及多媒体作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出现在教育教学之中,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微课教学。微课凭借短小灵活,易于操作等优势,成为外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得力武器。在外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微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素材,引领学生改变传统的外语学习模式,开辟外语学习的新途径,还能创新学生外语学习效果检测的方法,构建精彩而高效的外语课堂,从而优化外语学习效果。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由"Easy French"节目所拍摄的一节微课,视频主要描述开学初学生肩膀上的书包里都带有哪些学习用具,也就是说微课围绕着这些关键名词带领学习者展开反复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到,微课制作者不是把自己关在录音棚里,而是走进街头巷尾,对持各种法语口音的普通百姓进行访谈,关键词一直充斥其中,对话尽可能使用各种简单的问句,尤其是让学习者听到,学到人们在自然口头交流过程中所使用的真实"话语标记"和"插入语"。当然微课配上字幕对于学习者也能获得不少便利,可以反反复复停顿聆听,这样就能容易地定位定句进行模仿。虽然微课没有对其中的语言现象多做解释,我觉得这样反而能鼓励学习者借此进行自主学习,查阅各种语法参考书,课堂笔记,与所学的内容进行直接的回忆和关联,这样学起来知识点就能掌握的更加牢固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视频中使用了正常的对话语速,这样就为学习者从一开始打下了坚实的听力基础。同时,这种模式的微课也为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还可以利用这种模式的微课以不同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电子邮箱:sxmzheng@shisu.edu.cn
郑新民教授简介
郑新民,1957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香港大学哲学博士(PhD),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浦江人才计划评委,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委,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TESOL Quarterly 等国际学术刊物匿名评审,同时还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是美国纽约大学(NYU)和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外语教师认知和外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等。
英文专著
Changing Pedagogy: Analyzing ELT Teachers in China (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2008), 全球著名应用语言学专家David Nunan为该书作序,称赞该书拓展、延伸和更新了外语教学理论,尤其对外语课程论理论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该书已于2018年1月被Bloomsbury出版社收入Bloomsbury Education & Childhood Studies在线平台。
中文专著
《语言教育新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信念与追求—走近上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之探—来自郑新民研究团队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英语博士成长札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已在SSCI和CSSCI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