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
发布于 2021-09-05 07:57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慢性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对全身各处重要器官,例如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肾脏和视网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人们在体检报告上看到自己的血糖水平超标,就会很紧张,怀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血糖升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
事实上,血糖水平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 饮食:如果体检前一天吃了夜宵,尤其是高含糖量的食物,第二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就会显示异常。因此,医生都会叮嘱要空腹体检,至少八小时没有进食。体检之前除了白水,不能喝其他含糖饮料,否则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 疾病:急性感染(例如感冒、发烧)或发生肢体创伤,都会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升高。医生一般不会在这种状态下做出糖尿病的诊断,而是要求在疾病或创伤痊愈后再行血糖检测。
● 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情绪过于激动或紧张(如生气、吵架),或较为剧烈的活动(如跑步冲刺),都会促进体内激素分泌,进而引起空腹血糖升高。因此,医生都会告知在体检之前,不要剧烈运动,保持心态平和。
● 药物: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一些药物都会影响血糖水平,患者在检测血糖前可咨询医生应该如何调整用药方案。对于必须长期服药的患者,医生在分析血糖结果时会考虑到药物的影响因素。
糖尿病的确诊标准是什么?
根据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定义,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血糖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表现。
● 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血糖检测结果包括: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 mmol/L)或口服75克葡萄糖(OGTT)2小时后血糖水平(≥11.1 mmol/L)。
● 如果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仅是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医生会要求改日复查血糖以便得出确诊结论。
● 各项血糖指标中只要有一项明确达到糖尿病标准,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血糖升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就能判断是糖尿病。这需要由专科医生对临床症状和化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还需要复查血糖以便得出确诊结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