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后天教育和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
发布于 2021-09-05 08:42
很多人从小就在背诵的《三字经》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从开始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句话说得没什么问题,毕竟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所有的小孩子都是好孩子。
既然小孩子都是善良的,那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从小孩子长大到成年人的,却有善恶好坏之分呢?其中还有一些人会在长大后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变成一个无德之人,甚至还有甚者走上了作奸犯科的不归路。
对于这个问题,《三字经》的下一句话就是答案:苟不教,性乃迁。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从小不好好教育,那善良的本性也会发生变化,成为坏人。这也可以看出,小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是重中之重,毕竟这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对于人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我的观点是中立的,即既不好也不坏。小孩子是白纸一张,并无是非对错之分,他不可能分得清好坏,所以也不会有任何的道德感和责任心。
每个人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处于善恶的中间地带,只有经过后天正向的教育和学习,才会慢慢有了道德感、责任感,也才会有爱国爱家爱社会的高尚道德情操。
看看那些在成年后走向极端的人,无一不是在儿童时期遭受过心灵上的创伤(过度的溺爱也是一种伤害)。这也印证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那句话“一个人的童年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其实,
很多内心充满忧郁的成年人,也在治愈自己童年的创伤。尽管这不能称之为“恶”,但是这种亚健康的心理状态确实是一种负面的存在。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也说过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福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尽管这句话带有宿命论的味道,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已经发生在过去的童年时期,对成年人的影响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也都是来自父母的影响,甚至小孩子身上的善恶就是父母身上的某些真实特点。
人之初,本是中性,既不善良也不恶毒,后来有了父母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才有了善恶之分。很多时候,
不作恶并不能代表善,善应该是人格的健全、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端正和为人处世的周全。
教育小孩子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口头说教、棍棒相加。育人先正己,自己是善的,那小孩子自然也就是善了,这也是每一位家长不应该忽视的重要课题。
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善”是“恶”的成年人,也应该注重后天的自我教育,寻找自己在真实世界的榜样,去多学习、多提升,不断完善自己“善”的人格和行善能力。或许人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自己内心深处的“张三(罗翔口中的法外狂徒)”,成为一个端正的人,成为一个可以被小孩子学习的榜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阿根廷足球宝贝歌手善琳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