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你真的懂温补吗??让小编带你走进TA!

发布于 2021-09-05 10:14

走进名医第六期来啦!

全 文 字 数:2374

预计阅读时间:5min

提 纲 挈 领:

一、生平经历

二、著作+方剂+理论+进步体现

三、温补之药(六味地黄丸、汇仁肾宝片、左归丸、右归丸)

四、地黄(鲜、生、熟)

五、温补学派

09.05

2021

张景岳

生平经历

张景岳(1563年-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十三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学医。他学有所成,给人看病,非常认真。张景岳晚年曾回忆说:“余少年时,每将用药,必逐件细尝,既得其理。” 

青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张景岳闲余博览群书,思想多受其影响,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而对医学领悟尤多。

景岳性格豪放,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岁从戎,参军幕府。北方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不可为。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张)仲景、(李)东垣再生”。

五十七岁时,返回家乡,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 

崇祯十三年(1640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在他死后四年,崇祯皇帝于煤山自谥。明朝灭亡。

著作

张介宾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他积30年辛劳研究《素问》《灵枢》,终于撰成《类经》。《类经》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

方剂

景岳的许多自创新方(如左归丸、右归丸、济川煎、玉女煎、两仪膏等),乃在推陈出新基础上别出新途,活用古方并补前人之未备而成。他化裁古方妙在不落古人窠臼,而能自出新意。以古方为基础,执古方“意贵圆通”之意,创立了很多新方,临床试用,效果甚显。

右归丸(归养肾阳):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鹿角胶12克,杜仲12克,肉桂6克,当归9克,制附子6克。

邚参枸杞汤(专治肾阳虚):邚(ru)人参3克,枸杞15粒,岢山黄精5克,每日煮水喝。也可将三者原料放入杯子,加入开水焖泡几分钟即可,每天放一次料,可以反复冲泡多次

理论

一、温补

景岳十分重视人体正虚为病,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之说,大倡扶正补虚之理。景岳用补,先以形体为主,注重温补精血。他在“八阵”中讲到:“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大门路也。”景岳所言形者即阴之谓也,故又有“形以阴言,实惟精血二字足以尽之”的论述。

其次,景岳用补的另一特色即是补必兼温。景岳曾云:“虚实之治,大抵实能受寒,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泻必兼凉。”故于临证之际,凡扶正补虚者,景岳多以温补为主旨,其善以附子、肉桂、干姜、人参等药为温补之用,而其变化出入使用上,诸药在新方八阵中则比比皆是。

二、中年求复,再振元气

人所具有的天然寿命,古人称之为“天年”,认为是与先天元气相关。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取决于元气强弱。

从这一角度言,显然人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故张氏《景岳全书》云:“此人之制命于天也”。但是,另一方面,又很少有人能尽其天年,这与后天是否很好地调摄养生有很大关系:先天虽强,不加惜护,仍可夭折;而先天虽弱,但勤于慎节,有时反得长寿。

他非常强调后天的作用。正如他在《先天后天论》中所说:“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祈削者夭者更夭”,“若以人之作用(后天)而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先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他从后天保养的观点出发,发挥了预防早衰的思想

进步

自金元以来,河间刘守真创“诸病皆属于火”之论,丹溪朱震亨立“阳有余而阴不足”之说。

后人拘守此说,不论虚实,寒凉攻伐,此均为力救其偏之治。

他认为“凉为秋气,阴主杀也,万物逢之,便无生长,欲补元气,故非所宜。凉且不利于外,寒者益可知矣。”并宗《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论,力倡温补而终成一家之言。

温补之药

汇仁肾宝片对肾虚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这种药物由22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壮阳、调和阴阳、扶正固本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四肢冰冷,尿频多等肾阳虚症状的患者。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六味地黄丸本为补肝滋肾养阴之通剂,景岳以此为基础,举一反三,衍化出5首类方。

大补元煎即六味地黄丸中增入人参、当归,即变滋阴养肾之方为大补气血之剂;

左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甘草,改治肾阴不足,腰酸遗泄,舌红脉细;

右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杜仲、附子、肉桂、枸杞,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怯神疲,肢冷脉细;

左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菟丝子、牛膝、龟板胶等而成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之剂;

右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当归等而成温补肾阳,用治命门火衰之方。

以上衍化新方均不离治肾培元之宗旨,以此为基础,或兼以温补气血,或兼以培补肾阳,或兼以滋肾养阴,或兼以填精补血。由此可见,景岳对六味地黄丸的加减化裁,临证应用已达到运用自如之境地。至于对其它古方的变通应用,借此六味地黄丸一例,已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地黄

绘图

实图

一、中医中的鲜、生、熟

指的是地黄从土里挖出来时候的状态;

指的是鲜地黄经清水浸泡、洗涤、切片或切条后的干燥饮片

并不是说煮熟就到达了要求的“标准”,而是指经过炮制工艺处理后的地黄饮片,如酒地黄、蜜地黄或是炒地黄。

这三者与地黄息息相关,但无论是形态特征、功效作用或是使用方法,都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差异。

二、功效

鲜地黄性寒味甘苦,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性凉,为生津滋阴药;

熟地黄的性味较前两者来说就已经柔和很多了,寒凉属性不高,根据炮制方法差别有的熟地黄甚至带有微温、甘的性味,为补益药。

温补学派

一、来历

继河间(刘完素)、丹溪(朱丹溪)之学广为传播之后,明代时医用药每多偏执于苦寒,常损伤脾胃,克伐真阳,又形成了新的寒凉时弊。

鉴于此,以薛己为先导的一些医家在继承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系列方法,强调脾胃和肾命阳气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在辨证论治方面,立足于先后天,或侧重脾胃,或侧重肾命,而善用甘温之味,后世称之为“温补学派”。

二、应用

肠胃消化机能减弱、食欲不振、性机能衰退、身体怕寒等等、衰弱性反应,为了改进这些临床上的反应,所以演变出桂附地黄丸、右归丸等方剂。方内喜用肉桂、附子、干姜、鹿茸等等温热性的药物,加入滋阴药中作治疗。

一方面可以抵消滋阴药的寒凉,和抑制人体生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病者的新陈代谢作用,对虚弱性的疾病治疗大大增加其治疗功效。这种用药方式与滋阴派(以朱丹溪为代表的)的用药方式有很大不同。

编辑人:张红阳

图片来源:互联网

材料来源:百度百科、知乎、互联网、个人图书馆

温 馨 提 示 :

本期内容就结束啦,敬请期待下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