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基因检测?您了解吗?

发布于 2021-09-05 10:47




目前,肿瘤治疗已进入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医疗时代,肿瘤的治疗已逐渐从以病理为主转变为病理与驱动基因共同决定选择的时代。肿瘤发生机制的复杂性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药物前,若能进行基因检测及分析,对于治疗的用药指导非常重要。

基因检测可针对患者基因分型来精确的推荐合适的靶向药物,对患者的重要变异基因进行解析,并针对靶向药物及化疗药物进行用药提示。

1、基因检测在肿瘤治疗上如何应用?

1)肿瘤遗传易感基因检测。

2)肿瘤的筛查,实现癌症的早期筛查

3)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DNA和全血DNA的比对,发现潜在的基因突变,通过目前的指南和药物研发寻找靶向药物治疗

4)基因检测还可用于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检测

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等;

ALK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有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劳拉替尼等;

KRAS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为Selumetinib+多西他赛;

BRAF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为Vemurafenib,Dabrafenib等;

ROS1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为克唑替尼;

MET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为克唑替尼和Capmatinib;

RET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为Cabozantinib和Vandetanib;

HER2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为阿法替尼等TKI单药或者曲妥珠单抗加化疗。

3、同一种肿瘤,为什么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当细胞中一个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就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肿瘤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部位的肿瘤,其原发灶的基因突变位点和类型也不尽相同。如果肿瘤发生了转移,其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基因突变信息也可能是不同的。另外,肿瘤的基因突变在药物、免疫系统、内部竞争压力等环境因素影响下,会随机发生多种变异。

因此,每个肿瘤患者的疾病都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肿瘤患者,其病情也会发生进展。随着基因组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给精准医疗提供了工具和基础。在肿瘤的治疗中,同病异治,因病而异,才能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4、什么是肿瘤早筛?有什么作用呢?

肿瘤早筛是指“在尚无症状时,检查身体是否有癌症存在”。现代医学对肿瘤晚期患者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肿瘤真正事半功倍的办法,是“早诊早治”。

多数肿瘤,如果早期得到诊断,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健康管理,基本可以实现治愈。

某权威肿瘤医院发布的生存数据显示:早期宫颈癌、大肠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达到97%以上。需要进行肿瘤早期筛查的重点人群包括:45岁以上;肿瘤家族史(3代以内近亲有癌症病史);工作性质长期接触(粉尘、苯、铅等)有害物质;慢性病病人(各类癌前病变等),等等。

5、肿瘤患者做基因检测,应该使用肿瘤组织还是血液做样本呢?

目前,肿瘤患者以治疗和监测为目的的基因检测,常用样本有两种,肿瘤组织和血液。取肿瘤组织做成病理切片用于基因检测,准确度高,是肿瘤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组织样本。并非所有肿瘤患者的基因突变都可以在血液中检出,特别是在肿瘤早期,阳性检出率更低。但是,对于肿瘤晚期、无法取得到组织、或组织标本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考虑用血液检测代替组织。2018年12月的《中华病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液体活检在临床病理相关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中,提到了应用血液ctDNA做活检的检测优势:相对于常规组织活检具有非侵入性、患者依从性好、异质性低、可反复取材等优势,其在靶向药物伴随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6、如何能知道,自己的肿瘤是否会遗传给子女呢?如果肿瘤具有遗传性,如何让子女防控肿瘤的发生呢?

由于遗传易感基因导致的肿瘤,占所有肿瘤的5-10%。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肿瘤有20余种,比较常见的包括: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

遗传易感基因,可以通过胚系基因检测检出。如肿瘤患者查出具有遗传易感基因,应尽快让其子女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对于携带遗传易感基因的健康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治疗和健康管理,可有效延缓甚至避免肿瘤的发生。

7、肿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基因检测呢?

肿瘤组织内的基因,持续不断的发生着变异,而且突变过程是完全随机的。有效的治疗手段,会影响突变发生的频率,减少有害突变发生的几率。

因此,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在发生耐药、疾病进展的情况下,可以再进行基因检测,以发现是否有新的基因突变,进而采取新的治疗手段。

8、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为何也要做基因检测呢?

TMB(肿瘤突变负荷)高的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更高,更适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治疗。携带PBRM1、POLE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更高。携带JAK1、JAK2、BM2、HLA、STK11等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所以要提前检测一下。携带EGFR突变、MDM2扩增的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使肿瘤发生进展。因此,在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之前,做基因检测,很有意义。

9、肿瘤患者检测出有基因突变,是否一定有靶向药物可以使用?

基因突变存在着非常多的类型,而且,很多突变,尚不明确是否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有些已确认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如P53突变、MYC扩增等),目前尚无已上市的靶向药物随着基因组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给精准医疗提供了工具和基础。在肿瘤的治疗中,同病异治,因病而异,才能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王春雷主任

运城第一医院肿瘤二科主任

山西省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放疗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全国热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肾癌、肺癌、宫颈癌、淋巴瘤的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肿瘤治疗经验

王主任:13834390306

护理站:0359-2355166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