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灭鼠好时机 除害又防病

发布于 2021-09-05 11:12

俗话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老鼠常因集脏、乱、差于一身,偷吃人类口粮,而被人类所唾骂。可是老鼠除了是行踪鬼祟的破坏王,还有可能成为“杀人犯”,引发“血案”。这就要从一种传染病说起,这种传染病就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晋江市出血热疫情多发生在春夏季,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居多。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经呼吸道传播,即人类吸入带毒鼠类的排泄物污染了的尘埃;二是接触传播,即被带病毒的鼠类咬伤或其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三是食用了带毒鼠类的排泄物污染的水或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出血热可经螨虫叮咬传播,还可通过宫内感染导致母婴垂直传播。

出血热是个潜伏高手,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出血热前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容易引起误诊而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患者起病急,初期表现为发热(39-40℃),典型病例可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皮肤黏膜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疼痛等症状。患者如果病情较重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和肾脏的损害。

预防出血热,防鼠灭鼠是关键

1.灭鼠、防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春季鼠类繁殖高峰来临之前进行。同时做好防鼠工作,做到不伤害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合缝、粮食切勿暴露堆放等。

2.预防接种。接种出血热疫苗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疫区人群及疫源地接触机会较多的人群要接种出血热疫苗。疫苗接种应在流行高峰季节开始前一个月内完成。

3.治理环境。室外垃圾要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院落地面最好硬化,及时清理杂草。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

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坐卧草地或柴草堆。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5.加强食品卫生。食具卫生清洁,食物要保存好,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6.及时就诊。一旦出现以下情况:不明原因发热(39-40℃),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被老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就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