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企业老是亏损,这几个原因你中招了吗?

发布于 2021-09-05 13:05

由于混凝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疲软,恶性竞争,混凝土企业经营状况令人堪忧,笔者通过对多个区域商混企业的走访了解得知,有部分区域产能发挥率达不到20%,大部分企业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有部分企业经营艰难。因此,笔者对调研中各亏损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综合分析,主要导致亏损的原因,供混凝土企业的经营者与同行们参考。

1. 销售价格偏低
(1)过度让利
许多企业合同签订的销售价格是按当地的工程信息造价中心提供的信息价为结算依据。但由于市场恶性竞争,许多企业为了争取到业务量,纷纷让利销售,在信息价基础上下浮12%~25%。如某地区混凝土企实际C30 销售实际价格在275元/立方,而当地C30的材料成本价就230~240 元左右每立方,加上财务成本、税费、运输、折旧、工资等,实际上是在亏本销售,且销售越多亏损越多。
(2)销售模式
另外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企业签订的销售合同为固定价格销售,即一口价方式,签订合同时材料价格比较低,如果按目前的材料价格是无法履行合同的。其中一家企业的合同是这样约束的:
泵送混凝土C25 运送到工地交付每立方为255元,C30运送到工地交付每立方为265元,不管市场原材料如何涨跌,价格仍然不变,双方风险自担。其实这样的销售价格按之前江浙一带来算,生产销售一立方混凝土不算折旧,亏损20~30元。后来该企业经营者多次和对方沟通调价无效,无奈之下采取停供手段,遭到对方起诉,法院受理后,判决混凝土企业违约,继续履行合同,同时赔偿因停工而造成的对方损失。
2 . 财务成本过高
由于混凝土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在赊销过程中垫资比例大,项目周期比较长,造成应收款大。而原材料采购必须付款、税金、工资、水电费不能拖欠,所以,大多数混凝土企业都通过融资来解决。多的上亿元,少的也是几千万元。在调研中发现有家混凝土企业年产量在70万立方左右,在银行融资1.5亿,都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不等,另外在民间融资6000多万,月息为3~9分不等,可想而知,其经营压力之大。外面近3个多亿的应收款无法及时按合同履行付款。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混凝土企业已经是微利求生存,昔日暴利时期已经成为历史,如此之高的财务成本,让企业不堪重负,经营艰难。
3 . 业务费用投入大
由于混凝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僧多粥少”,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为承建业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一个项目能接收 N家企业的投标,变相提出各种要求,所以让混凝土企业在合同签订前期投入的人力、财力较多,施工方抓住混凝土企业这种心态,压低价格,付款条件差,逼迫混凝土企业就范。一混凝土企业经营者告诉笔者,他们曾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某大型国企中标一个项目,混凝土用量约8万立方,其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人员对8家混凝土企业考察,分别多次接受8家混凝土企业的宴请与赠予,最后项目经理提出每立方返回好处费20元的要求,迫使企业放弃合作,最后由另外2家小企业共同做这项目,但由于此项目,其它投标企业花费60000多元业务费打了水漂。业务员的业务费也是从以前的每立方2元到目前市场上的5~10元不等,没有相关的业务费,业务员将业务外转给其他企业。另外就是许多项目被主要分管领导干预,内部转手,要争取到项目,要变相给业务费。
4 . 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
随着资源越来越稀缺,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水泥价格也是涨幅比较快。一方面根据国家政策将淘汰落后产能,对机立窑与小水泥厂关停,使得水泥价格回升得快。黄砂也因为天然资源紧缺,在上海黄浦江码头从20多元每吨涨到60多元每吨,而且质量也没有以前的好。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企业利用碎屑来代替黄砂,由于使用碎屑能够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免税政策,碎屑的价格也从几元钱每吨上涨到现在50~60元每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碎石由于资源原因,主管部门关停了许多石矿,一个是杜绝滥开采,安全事故频发;另外就是恢复青山绿水,考虑环保,总量减少,价格上涨,在江浙一带石子价格达到60~70元每吨。矿粉价格从100多元每吨涨到近300元每吨,几家大型钢厂的矿粉被代理商垄断,价格不断攀升。粉煤灰市场也十分景气,二级灰由50、60元每吨到现在近200元每吨。笔者对照了某些城市的工程信息价格,
近5年来,混凝土价格没有太大的波动,而原材料价格变化比较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供应商的垫资比例情况不同决定着原材料的价格。在同一个区域,同一个供应商,原材料价格相差5~20元不等。我们清楚,与供应商结算,现金价格、承兑价格、垫资4结1价格(即4个月结1个月)都不同的。在调研中有家企业的黄砂、石子每吨价格要比其他企业高出15元左右,原因是垫资比例大,这样生产成本直接高了。在相同的区域,没有竞争优势。
5 . 设备维修费过高
生产设备维修费用不通过对比很难发现问题,每家企业自我感觉很好。我们在对许多区域的混凝土企业连续多月的修理费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每立方的设备修理费(含搅拌楼、搅拌车、泵车、铲车)有3.5~34.8元不等,可想而知,30多元每立方的修理费肯定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后来该企业的经营者才发现自己对企业的亏损一直没有去深究原因,每月没有召开班子会议,分析经营情况,没有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6 . 内部管理原因
做企业,我们只有抓好内部管理,理顺职责,实施精细化管理,堵住管理漏洞,才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1)费用过大。有许多企业缺乏对费用有效监控,尤其是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不去抓经营管理,只图享乐。某主管业务副总一个月在同一家酒店消费15万元。
(2)砂石主要原材料数量失控。某企业材料管理员一年中砂石原材料亏损 2 万多吨。
(3)驾驶员卖油严重。如今在公路边上有许多收购柴油、汽油的小贩。搅拌车驾驶员卖油成了行业中的心病。浙江某企业驾驶员在晚上卖油当场被巡逻的警察抓住,牵出该企业多名同事卖油,且有人在一个月内卖油达23 次。
(4)安全事故。商混企业是交通安全事故高发企业,浙江某商混企业在半个月发生两起交通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一人重伤。生产安全也不能忽视,不久前,一混凝土企业机修工在搅拌机内清理机器时,操作工忘记有人在工作,直接启动搅拌机,活生生地把一位40 多岁的机修工绞死。
(5)质量事故。由于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对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导致质量隐患不断。某企业在供应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28d后强度只有C25,原来混凝土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紧张时,使用特细砂拌制混凝土。最后设计与业主沟通,采取加固处理,加固费、误工费总计赔付 300多万元。
(6)应收款风险。混凝土企业的下游客户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大多数是流动作业,也有许多是项目经理挂靠,外加建筑公司没有实体,所以要规范合同手续,严防死账发生。某混凝土公司与外省一家建筑公司诉讼,不但执行困难,而且拖了近三年,结果该建筑公司破产,根本无法追讨,剩余200多万元的应收款打了水漂。
7 . 综述分析
混凝土行业面临这样的困境,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产能的严重过剩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笔者认为:
(1)主管部门要加强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布局,杜绝盲目建站,严厉打击无证照的黑站。
(2)按节能减排的要求,提高混凝土站的验收标准,对混凝土进行技改验收,不达标的企业停止供应,达到绿色环保要求。对于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做好转型升级或引导兼并。
(3)加强市场自律工作,建立自律工作小组,倡导有序竞争,让混凝土价格理性回归,从而能保证质量,提高对新技术研发水平。这样才能让企业正常、健康运营。不靠市场自律价格回归,毕竟降本是有限的。
(4)加强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职责明确、规范操作流程,加大对质量、生产安全、应收款的控制力度,使企业良性发展,各部门相互监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5)企业定位明确,切勿盲目运营。许多经营者缺乏对自身企业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导致不管工地远近,不管垫资多少,不管付款条件多苛刻,全部吃进,最后生产跟不上,资金紧缺,于是在社会上高息融资,进一步增大了财务成本。因此,企业应务实经营,稳步发展。
8 . 总结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经营思路。有许多区域混凝土行业还是充满生机,值得学习与借鉴。在浙江嘉兴,有的混凝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的生机勃勃,在行业中独树一帜。思路决定出路,自我量力而行,只有不断的创新摸索,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腾讯网


更多精彩内容:


105亿!恒大拟出售香港总部大楼!许家印亲自参与洽谈!


混凝土为什么叫“砼”?80%的工程人不知道来历!


阿富汗重建招生产经理,薪资220万/年,中交四公局已报警……


混凝土不达标,6栋楼拆除!损失超7亿!施工单位降级!甲方负责人落马

我爸爸是干混凝土的,他是个“大骗子!”


“天价”砂石利润堪比毒品,混凝土企业还买得起原材料吗?


严查混凝土质量及海砂使用!住建部开展专项抽查!


停工整改!中铁二局地铁工程又出安全事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