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非自动驾驶,智能辅助技术到底是怎么分级的?
发布于 2021-09-05 19:44
8月12日,一位知名企业家驾驶某新势力品牌电动车时,车辆在所谓的“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车祸,他不幸成为了遇难者。此事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车友开始质疑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无独有偶,另一新势力的销售在试驾过程中展示自动驾驶功能时,车辆直接高速追尾前车……
还有个新势力的车主,通过人手模拟器和安全带卡扣欺骗系统,直接在高速路上离开了驾驶座,躺下来看起了风景,让车辆自己驾驶,并且把视频传到网上炫耀……
接二连三出事之后,几家新势力都出来发了声明,重点强调,即使自动驾驶介入,车主也必须保持时刻专注,不允许手离开方向盘或者离开驾驶座。然后敏锐的网友注意到,在自动驾驶的使用协议中,车企竟然把责任撇的一干二净,无论系统怎么出错,车企都概不负责,只能车主自己买单。这下事情就闹得更大了,网友们开始集体声讨,既然车子还是需要驾驶员来管,而且出了事车企不负责,那为什么要用“自动驾驶”作为噱头来宣传呢?这不是骗人吗?没过几天,新势力就纷纷撤下了自己的宣传图中的“自动”字样。
可能大家对这事有个疑问,现在新势力的技术,到底算不算自动驾驶呢?
其实这些新势力在说明时,混淆了自动驾驶(Self-driving)和驾驶自动化(driving automation)这两个概念,别看只相差了一个字和前后顺序,两者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后者是个泛指的技术领域,而前者,只是领域中比较高阶的那部分。一切能够减轻的驾驶员负担,由机器介入车辆操纵的技术,其实都可以被归为驾驶自动化技术,而具体来说,按照国际标准,又应该分为六个级别。
L0级为最低,标准为,驾驶员完全控制车辆,系统仅提供警告和短时间介入,无法长时间操纵。比如说装备了EPS系统的车,就是典型的L0级。
L1级驾驶自动化技术是入门级,它的定义为,系统可以长时间介入,与驾驶员共同操纵车辆,但是不能实现单独控制。现在普及已经非常高的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主动刹车,都属于L1级辅助。
我们重点要讲的是L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其定义为,系统能完全且长时间控制车辆加速、巡航、刹车和转向,但是!但是!驾驶员必须实时监控驾驶情况,并随时准备接管控制权。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由诸多的L1级技术整合而成,比如说能够自动跟随前车的自适应巡航功能+车道保持辅助,同时开启的话,就能够让车辆自动在车道上向前行驶。
目前各大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实装的驾驶辅助系统,别管命名多么高科技多么花哨,归根结底,都是属于L2级。在国际标准的分级中,L0到L2,都不是真正意义的上的自动驾驶,因为它们还是无法离开驾驶员,驾驶员必须时刻手握方向盘,并注意观察情况,准备介入。
只有更高级别的辅助系统,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比如说L3级,此级别的系统允许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去做长时间的娱乐活动,如果系统告警,驾驶员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回来接管。
L4级相比L3级,系统在独立程度上又有了提升,即使系统告警后驾驶员没有过来接管,系统也能正确地处理任何状况,然后把车停在安全的区域。
L5级则是驾驶辅助系统的最终极形态,系统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实现对车辆的完全操纵,不需要车内有驾驶员,甚至不需要方向盘,一切都由机器来代劳,人类只需要当个发号施令的乘客就可以了。
这个分级是SAE International制订的,其前身为汽车工程师协会,这个组织在汽车界有相当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其标准也为世界各国的大多数车企所认可。所以大家可以发现,许多传统品牌的燃油车也配备了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辅助这样的L2技术,与新势力类似,却没有标榜自己又自动驾驶功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够不到L3级别。
即使是现阶段的L2技术,受到硬件和算法的影响,实际使用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说车道保持很容易因为地面标线不清而识别失败,从而自动退出,而自适应巡航的传感器,也可能受到障碍物颜色或者光线干扰,从而识别错误,国外就有人使用L2技术时跑去看电影,然后车子直直地撞向了大卡车,整个车顶都被削掉。在这个不牢靠的基础上,新势力们还急匆匆地添加了新的功能——“领航辅助”,即车辆可以根据导航的指引,自动变道、进出匝道,驶向目的地,然后自行添加了一个所谓的L2.5级技术分级,号称是方便车主的“自动驾驶”,往自己脸上贴金。
想都能想得到,这种所谓的自动驾驶,实际使用起来有多么危险。像是有很多媒体实测,各个新势力的L2技术都很拉胯,有时候一个小时出错十几次,什么强行变道,下错匝道,偏离路线,自动退出……基本上啥事都能给你搞出来。他们急于用此来宣传“自动驾驶”,纯粹是因为这么做显得自己更有科技感,可以跟传统车企拉开档次,而且新势力需要更多车企使用这些功能,来为他们收集数据,改进算法。
对于自动驾驶,大家只需要记住很简单的一件事,目前中国交通法律法规不承认什么自动驾驶,你坐在驾驶座上,法律就认定为是你在开车。在法律做出对应修改之前,无论车企在广告里把牛皮吹得有多大,你都不要相信,更别盲目去使用这些不成熟的技术。
花钱是买享受的,不是来当付费小白鼠的。
往期回顾
三缸奇骏还要18万起?不如看看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