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给自己烧纸,是理财方式吗?

发布于 2021-09-05 22:34

近来看到微博上有人说,有朋友每逢要祭祖的节日,如清明、重阳、冬至等,都会给自己烧纸钱。
那个人说,这笔钱先存在地府,到时候自己下去了,还能马上有一笔启动资金。


评论里的人都觉得,怎么这样?闻所未闻啊!
但是实际上,有这种方式,这是一种不算普遍,但也不算稀奇的民俗。
这种民俗,叫做
寄库,即生前焚烧纸钱冥币,做法事,寄托给冥府官员,以备死后取用。




这种追根溯源,可能起源于辽代,属于契丹少数民族。但当时辽国疆土辽阔,这些习俗也逐渐从北方向南传递。
而且这种行为挺符合普通人的观点的——这辈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苦哈哈的过一辈子。谁不想在冥界为自己打好基础?
因此据考证,寄库习俗后来也流传到长江流域。《佛祖统纪》第三十三卷提到,湖北鄂渚地区有这种送货行为。而这件事也许还会向南传,只是不知道现在微博上给自己寄库的网友是哪里的。
等到明代,这种寄库行为已经比较普遍了。《西游记》第47回,猪八戒说:“……和尚家不知斋事吗?只有一个预修寄库斋…",这表明在那个时期,寄库与佛教法事、斋戒相结合。



那么,这种习俗有道理吗?或是能不能像我们想的那样,把钱存在冥府里,到时候再拿呢?
认真说,如果你想让它有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 · 【户头

第一个问题是户头。
这种“汇款存钱”的行为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金融服务,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就是我们的银行账户,所有的金融活动都需要围绕账户进行,这样才能准确方便的管理,否则会一团糟。
对于已经去世的人来说,如果我们想给他们烧纸钱,我们还需要注明接受者是谁(姓名、中风年月、出生地和死亡地)。如果是正式的,就要写下来(比如用一个大纸袋,里面装着锡箔和纸钱,纸袋上写着接收者的信息),差不多要口述。在这种情况下,死去的准确地接受这些财富



这些书面或口述信息是死者在冥界的账户。
也许冥界现在也比较先进,都不用银行卡号了,实名认证后的身份证件等同于银行账户。或许等汇款到了,那边的人自己再看是否要分到其他账户上去,但总之,与生者之间,只有一个主要账户。
那我们活人在冥界有户头吗?如果没有账户,怎么开户?
一般而言,活着的人应该没有冥界的银行账户。而且要开户的话,借鉴现在国际通行的银行政策,都是要自己到场,并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才能开户。我们估计这些事情都做不到。谁能去地府开户回来?
当然,这种事情,在历时千年的过程中,早就有人想到了,毕竟当初中国在宋代就有了银行的雏形,钱庄已经出现了,谁都能想到。如此明显的bug自然是要补上的,否则就没有必要做了嘛。
所以有一种说法可以解释:每个活着的人,早就在地狱的生死簿上有了名字,所以还是可以定位这个人的,所以送货上门的行为也。那就是寄库习俗所说的:寄托冥府官员,让他们先代管。


二·【财富】安全

这就导致了第二个问题:财富安全。
别以为冥府官员都是刚正不阿的。许多古代故事集中,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太平广记》等,都曾讲过许多冥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事,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只要有智慧生物,官僚机构存在,就很难彻底杜绝一些蛀虫的出现。


而且你自己也不在,这个账户直接等于是无人账户,还定期有存款汇入,那不是最好的办法吗?说到底,上次写过《太平广记》的故事,人家山神强抢民女魂魄都没什么,那阴差鬼吏挪用你的账户余额,就更不难了。

即使是最好的情况,也只是等到下面发现账户里没有钱,更可怕的是,有人用你的账户去贷款,借G利贷,加百倍杠杆炒期货什么的,结果等到你下去一看,不仅一分钱没有,还欠了一屁股巨额债务,这哭也来不及了。

即使运气好,账户安全稳定也没问题,但也要考虑你烧的纸钱的合法性。别忘了,我们现在烧的纸钱都是阳光活人印的,布局和面值都是我们自己想象的。这种货币不是地府官方承认的正式货币。因此,很有可能你即使烧了也是白烧,不能被承认。

因此还是建议以锡箔这样的仿金属货币为主,也许还有点用。毕竟古代的钱都是真金白银的真钱。


最后,送货上门。虽然明代已经被拉上佛教背书,斋宴法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分类,但正统佛教对此还是相当鄙视的。
龙舒增广净土文第五卷是这样说的:如果一心向往西方,那么死后就会得到过去生极乐净土。而且如果一直把库寄到阴曹地府,那就等于志在阴间,死后必入阴曹地府。
因此说,寄库这件事,只是一种民俗,要不要来接地府理财,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支持,就点「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玄宗仰止

用最有深度的文章改变自己的社会读物!

深沉•深刻•深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