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姿势硬刚,不谈华为的极狐到底怎么样
发布于 2021-09-05 23:46
如题,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很多人一直关心的。
从上海车展发布的无接管自动驾驶视频开始,极狐就不可避免地站到了聚光灯下。在核心供应商和基本功能无限趋同的当下,电动车的突围手段变得既熟悉又陌生,而华为复杂的顶流身份也让极狐有了一丝丝的尴尬,当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华为身上时,极狐作为主角的身份似乎反而被淡化了,市场上甚至不乏“阿尔法S带着华为血统”这样的表述,而38.89万元—42.99万元的预售价,似乎也让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位置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事实上,比起“配上华为的极狐到底值不值”,更好的问题应该是“华为为什么选择了极狐”,极狐在核心的三电系统特别是电子电气架构上的实力让素来以苛刻著称的华为诚心结交绝不是偶然,这种基于底层判定标准一致的结合与普通的车机系统加壳封装显然不是一个层级的概念。而站在极狐的立场上,需要解决的另一个迫切的问题是:如果不谈华为,极狐到底应该以什么在市场上立足?
显然,极狐对此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成都车展之前的800mm涉水安全测试已经向外界展示了极狐在重要安全细节上的技术实力:关于涉水安全,国家标准是GB/T 18487.3,换算为涉水深度为100mm,北京标准是200mm,上海标准为300mm,而极狐阿尔法S作为一辆车高仅为1599mm跨界性轿车,成功挑战超过腰线的水深,其中涉及的技术细节在各个维度上都堪称业界领先。
而在本次成都车展上,极狐选择了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更为全面的产品安全实力,展示了一个“没有华为”的极狐,到底有多值得买。
对于一辆车来讲,安全始终是基本的底层需求,然而就因为它过于基本,才容易被用户当做是一种理所应当,但现实是,面对这样的理所应当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够达到基本的标准。极狐在成都车展上的技术说明会核心只是关于车身的用料、设计和结构,但是这一基本技术点的阐明让我们对极狐在安全方面的全面思考有了更新的认知。
众所周知,汽车车身材料的选择是一个争论时间很长且并无定论的问题,因为不同品牌的制造理念甚至针对不同级别产品的市场策略有异,我们也会见到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讲,市场上可见的选择无非是全铝、钢铝混合和全钢三种。钢材料强度更高,韧性更强,最重要的是成本更加合理,但是笨重这个问题却是与生俱来无法回避的。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全铝车身通常会出现在一些豪华品牌的车型上,轻量化是铝合金材料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车身轻量化策略的第一选择。但是其加工工艺更加复杂,制造成本包括修复成本也更高,最重要的是它的强度远低于钢制材料,要达到同等的结构强度其各方面成本都更难控制。
而为了拿出更为均衡的解决方案,极狐最终采取了钢铝混合、上钢下铝的车身结构。之所以是上钢下铝,也是根据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发生事故时各部分承担的分工不同来确定的:下车体的铝合金材料,成就了整体轻量化的同时也保证了碰撞吸能和碰撞力传递;而上车体的钢材在固化车身体积的同时也贡献了高强度和高碰撞安全性能,是保障用户安全的基本底线。
当然,这种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材质的选择,必然带来连接的问题,不同材质的物理属性决定了要保证连接的强度势必需要更加精密的工艺,而极狐的蓝谷麦格纳工厂最终将SPR(自冲铆接工艺)、FDS(热熔自攻螺接工艺)和胶接等先进连接工艺相结合,保证了钢铝材料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比如在极狐阿尔法S上,车身就应用了1276颗SPR锁铆螺钉、430颗FDS流钻螺钉和超过150米的高强度结构胶。除了车身刚度得到加强之外,这些先进连接工艺的大量采用也使阿尔法S的整车气密性达到58SCFM,这也是前文我们提到的800mm涉水实验得以完美通过的根本保障。
在将不同材料应用到不同部位的规划上,极狐的解决方案非常有针对性:A、B柱及门槛等位置使用了强度达到1500MPa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在车身侧面运用了门槛分载梁创新概念,采用了钢门槛与铝挤出型材结合的设计。在侧柱发生碰撞后,电池安全距离为3.7,远高于国标≥0的要求。在前副车架位置和前纵梁位置,极狐的设计方案更加注意溃缩和吸能,为碰撞提供了更多的冗余空间。前副车架的全框式结构配合纵横梁上的多处溃缩引导槽结构,可以提升前副车架在碰撞时的吸能空间;而前纵梁位置,极狐则全新开发了出屈服强度更高、碰撞溃缩折弯角110°以上的新铝合金材料,以更高的标准满足了前纵梁折叠吸能的要求。
极狐在自己的车身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方案中,明显将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比如动力电池在底盘的放置方式,就是在车身和底盘设计之初就融入其中的。极狐的动力电池通过26个连接点与整车连接在一起,在20余种碰撞工况的1000余小时仿真测试及100余轮次的实测验证中,动力电池均未受到损伤,最大程度避免了在发生碰撞后因为电池变形进而起火导致更严重的二次伤害。而在很少有人在使用过程中直接注意到的下车身防腐部分,因为采用了抗腐蚀性能优异铝合金材料以及6道防腐屏障,极狐凭借“保证10年无功能失效及锈穿”的承诺在CA-CAP 防腐性能评级中一骑绝尘,在近10年来109款参评车型中获得第二高分。
在极狐花了如此多精力解读的车身结构问题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极狐和麦格纳共同打造的IMC架构,虽然在当天的技术开放时间里极狐并未对此做过多的解析,但是一些非常核心的技术点让我们对于IMC架构今后将会发挥的重要作用格外期待。比如,IMC架构下的产品平台,轴距跨度覆盖了2.5米-3米,可以同时针对包括轿车、SUV和MPV等不同车型,这对于极狐下一步丰富产品阵容显然至关重要。而IMC架构同时还采用了开放程度极高的设计,之前备受瞩目的华为所展示的自动驾驶功能以及搭载百度第五代Robotaxi技术的最新一代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都是在这个技术架构之上实现的。
极车说:
一台智能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电动车,花如此多的精力去谈论自己的车身结构,这在电气化盛行的当下非常罕见。这样的角度不仅体现了极狐更加务实的产品理念,也是真正更深层的用户思维,更从另外一个维度告诉市场,电动车的内核远远不是看到的几块屏幕和几个麦克风阵列那么简单。事实上,极狐朋友圈里的顶流大牌绝不止华为一家,麦格纳、宁德时代、博世、SK、西门子法雷奥、哈曼、米其林等等,而这些合作伙伴看重的,正是极狐作为汽车品牌的制造理念和完整逻辑,这也将是极狐下一步真正打开局面的底气所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